从美国的欧亚大陆战略透视伊朗问题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与2003年,美国发动了两场战争,连续军事占领了前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矛头直指伊朗。美国攻击伊朗的借口有三:一是谋求发展核武器和运载设施。二是支持恐怖主义。三是人权纪录不佳。美国不仅占领了伊朗两个邻国——伊拉克和阿富汗,而且通过伊朗西北有土耳其,东部和东南有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与科威特,形成了包围伊朗的态势。此外,美还取得了在阿塞拜疆和乌兹别克斯坦建立军事基地的权利。事实上,伊朗已经成为美国势力包围下的孤岛。2007年,美军在波斯湾进行大规模军事集结,近百艘战舰云集海湾,包括陆军等总兵力超过29万。一时伊朗战争喧嚣。伊朗问题背后,隐藏着大国利益与扩张。伊朗问题的实质是美俄争夺势力范围。“9·11”事件后,美国借助反恐战争和“颜色革命”,打击了大中东地区的亲俄势力,其势力前所未有的深入独联体。北约在1999年和2004年完成两次东扩之后,原东欧甚至包括前苏联部分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悉数纳入西方阵营,这使得从波罗的海到黑海一带,北约对独联体欧洲部分形成了“零距离”军事包围。随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相继结束,从阿富汗跨越伊朗,通过伊拉克连接北约的土耳其,美国对独联体亚洲部分形成了新的包围。在美国欧亚战略中,伊朗成为美国包围俄罗斯的战略缺口。所以说伊朗是美国欧亚战略中的最关键一环,伊朗的未来走向,影响到世界格局的重新划分。美国的欧亚大陆战略,实质上就是针对俄罗斯(苏)、中国的军事包围政策,美俄矛盾是欧亚大陆的主要矛盾。本文把美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对策概括为包围战略,提出了包围战略的概念、内容以及理论来源与历史依据。理论来源于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学说,而近代英俄在欧亚大陆的争霸为其提供了历史依据。冷战时期,美国替代了英国的角色,从而体现了海权国家和陆权国家争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本质。为此美国构建了旨在包围俄罗斯的军事防御地带。以帕米尔为界把欧亚大陆分为东西两部分,欧亚大陆西部——从帕米尔到巴尔干,从黑海到波罗的海——除伊朗之外都处在美国势力的影响之下。本文极力避免把伊朗问题中的核问题放在头等重要问题看待,而更加强调地缘政治的作用。这是使读者相信核问题只不过是充当美国实施战略的一个武器,即使核问题不存在,美国依然可以制造其他借口。因为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美国要控制伊朗,把伊朗作为全面进入独联体的前沿阵地。笔者预测,美俄在伊朗斗争的结果,是独联体欧洲部分——摩尔多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将加入欧盟或者北约。针对此地区的丧失,俄罗斯将加强在同样具有离心倾向的外高加索国家的影响力,防止其倒向西方。从而使自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到波斯湾的阿巴丹形成一条新的军事防御线。一边是北约,一边是亲俄国家(有可能是扩大了的上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包装的形式日趋丰富,产品包装的中空容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小型中空容器的品种、结构与形状更是向多样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特别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GDP增长率达到9.5%,呈现宏观调控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好形势.同时进出口取得高速增长,进出口额双双超过5000亿美元,总额达到1.1万亿美元,且出口
克里斯汀娜在加油站上班.这个加油站在59号公路上,四周全是荒原,最近的邻居在35英里之外.她坐在柜台后面,偶尔过路的客人会来这儿加油,顺便买点零用物品,通过小小的窗口,她收
期刊
对2007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根治手术,观察组应用网膜囊外剥离技术,进行全系膜切除治疗
随机选择36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患者,随机分组,每组1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治
在微弱的荧光下,我艰难地按着手机按键,这是一个我一小时前才知道的号码.街上的路灯不是很亮,这个破城市,每时每刻都在改造,却没发现有多少变化,就拿这路灯来说吧,被司机戏称
期刊
带着依恋、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我伫立在腾格里沙漠的敦煌车站,久久凝望着这座历经沧桑的中国西部艺术之城,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此时,铃声响了,检票员的吆喝声打断了我的
期刊
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就是其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苗族服饰如同苗族语言一样,各地的差异较大.苗族有60个支系,
期刊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它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均占70%以上;同时,我国煤炭产量居于世界第一位,是世界煤炭输出大国。我国煤炭产地与经济发展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就业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对中日两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比较,以便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