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基因工程研究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球藻繁殖快,培养简单,用转基因小球藻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构建了兔防御素NP-1的植物表达载体,NP-1由Ubiquitin启动子控制,含NPTⅡ基因和硝酸还原酶基因两个筛选标记。以椭圆小球藻(Chlorella ellipsoidea)硝酸还原酶缺失突变体nrm-4为受体,采用原生质体转化的方法将目的基因转入该突变体中。用含G418的硝酸盐培养基筛选出阳性藻落,经:PCR和RT-PCR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藻株。转基因藻株在无抗生素筛选压力的硝酸盐培养基上继代培养后进行抑菌活性检测。研究表明,转基因椭圆小球藻表达的NP-1具有正常的生物活性,并在无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稳定遗传。本研究的结果为小球藻表达外源基因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也为NP-1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其次,本文构建了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rhFⅤⅢ)的小球藻表达质粒,转化小球藻,得到转化的藻株。证明了大基因片段导入藻细胞的可能性。首次将人类糖蛋白基因转入低等单细胞生物——椭圆小球藻中,该实验为阐明小球藻表达体系表达糖蛋白时在蛋白翻译后糖基化修饰水平上与人或动物细胞表达体系的异同提供实验材料,也为小球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最后,用GFP为标记蛋白进行了小球藻叶绿体转化,检测椭圆小球藻叶绿体转化的可行性,研究了GFP在椭圆小球藻叶绿体中的瞬间表达。为提高外源基因在小球藻中的表达量,也为小球藻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进一步改善,拓宽该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索,小球藻叶绿体转化至今尚未见报道。
其他文献
  SGLT1和GLUT2协同作用是机体吸收葡萄糖的主要途径。目前已在哺乳动物和鸡中证实,当日粮中添加糖类可增加其肠道中葡萄糖转运载体SGLT1的表达,并提高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能力
  试验证实特定合成的短中链脂肪酸单甘油酯(斯福)具有选择性抑制病原菌且不受pH值影响.pH值为7-8情况下对弧菌、蜡样芽孢杆菌、气单胞菌,耶尔森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是0.1%且
  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斑马鱼(规格:35 d.p.f.,初始体重为9-11mg)进行禁食384 h的处理,于禁食第0、3、6、12、24、48、96、192、384 h进行采样分析,研究禁食对斑马鱼摄食(NP
会议
  在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200,400和800mg.kg-1水飞蓟素,连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8.17±0.31)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幼鱼9周后,考察不同水平水飞蓟
甾体激素类药物对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已经成为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药物。大部分甾族激素都是以其他化合物为原料合成或者以甾族化合物为原料半合成而得到,如麦角甾醇,雄烯二酮等可作为合成原料得到黄体酮等甾族类激素。而BA(一种甾醇类物质)可以作为黄体酮合成前体,通过合成得到黄体酮,高纯度的BA对于黄体酮的合成以及甾体类激素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4AD(雄烯二酮)是生产甾体激素类药物不可替代的的关键中间体
  本试验旨在研究持续性和非持续投喂含有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及其复合菌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22.0±0.15g的健康军曹鱼幼
  为探明大黄素对团头鲂代谢、免疫及抗氧化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团头鲂(3.94±0.15g)为研究对象,用不同大黄素水平日粮(0、15、30、60和120 mg kg-1)进行8周养殖实验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胆汁酸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生长性能、脂肪代谢、机体抗氧化能力及内源性胆汁酸合成的影响.在大口黑鲈实用饲料中分别添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以煤和甲烷综合利用为背景,提出了煤与富甲烷气共转化制合成气工艺,该工艺以在位煤半焦实现甲烷催化转化,不使用金属催化剂,利用煤气化与甲烷转化结
  本文旨在研究巨大芽孢杆菌对施氏鲟幼鱼生长及消化的影响。实验分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试验周期为60天。本研究中,对照组投喂施氏鲟幼鱼商品饲料,将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