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采用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模拟装置,系统研究了Ni(Ⅱ)对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长期影响,探讨了Ni(Ⅱ)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Ni(Ⅱ)对污泥微生物活性影响的有效表征方法,阐明了Ni(Ⅱ)对污泥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揭示了Ni(Ⅱ)在活性污泥中的富集作用及赋存形态等,并讨论了污水处理效果、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等与Ni(Ⅱ)浓度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出水pH值随Ni(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相对比较稳定;Ni(Ⅱ)对SBR系统的出水浊度(TUR)和电导率(EC)也具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随着Ni(Ⅱ)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大。此外,在恢复期,各系统出水TUR和EC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2)Ni(Ⅱ)会显著抑制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降解去除基质(TOC和NH4+-N)的能力,且对降解NH4+-N的影响大于对TOC的影响。与对照系统相比,<5mg·L-1的Ni(Ⅱ)对TOC和NH4+-N的去除率并无显著影响;但是随着Ni(Ⅱ)浓度的进一步增大,TOC和NH4+-N的去除率则会随着Ni(Ⅱ)浓度增大而显著降低。(3)低浓度(<5mg·L-1)的Ni(Ⅱ)在短期内能够提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INT-ETS活性,但是对TTC-ETS和sOUR的影响并不明显。随着Ni(Ⅱ)浓度的不断增加,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sOUR、INT-ETS和TTC-ETS)不断降低,其影响在短期内即能达到最大抑制;且停止Ni(Ⅱ)胁迫的恢复期内也未发现活性有明显地恢复。此外,综合考虑灵敏性、生物毒性、可降解性以及受O2影响、测量可重用和易提取性等因素,INT-ETS比TTC-ETS和sOUR更加适合用来指示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活性。(4)Ni(Ⅱ)能够明显影响活性污泥微生物的碳源利用能力,低浓度(<5mg·L-1)的Ni(Ⅱ)能够增强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但>10mg·L-1的Ni(Ⅱ)则会显著抑制活性污泥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Ni(Ⅱ)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也有显著影响,但是,Ni(Ⅱ)对活性污泥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另外,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等碳源是活性污泥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碳源。(5)Ni(Ⅱ)胁迫对污泥的电导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总氮(TN)、全磷(TP)和烧失率(LOI)都随着Ni(Ⅱ)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污泥样品中Ni(Ⅱ)的四态之和与总量均随着Ni(Ⅱ)投加浓度的不断增加而增大,而酸溶态/交换态(F1)为四态之中最主要的形态,酸溶态/交换态(F1)和还原态(F2)之和占全部的比例范围为75.890.0%,预示着这些污泥中Ni(Ⅱ)具有高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氧化态(F3)比其他形态对基质去除率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添加Ni(Ⅱ)的系统中污泥的自身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6)除个别指标外,SBR系统出水指标、基质去除率、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污泥理化特性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也均可用来间接表征SBR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Ni(Ⅱ)的含量以及其所受Ni(Ⅱ)影响的不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