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质量日益下降,原因之一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过分依赖投入化肥,而忽视有机肥的施用。同时秸秆资源如不加以充分利用,可能对农业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采用盆栽实验的方法,以探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有效养分状况、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分析秸秆全量还田配施不同量的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实验方法,每盆装土 10kg,秸秆还田量为20g/盆,同时配施不同量的氮肥,连续两年(2016年和2017年)进行模拟试验。2016年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秸秆还田,尿素施用量为0(JNO);秸秆还田,尿素施用量为0.87g/盆(JN6)、1.15g/盆(JN8)、1.45g/盆(JN10)、1.74g/盆(JN12)、2.02g/盆(JN14)、2.33g/盆(JN16);秸秆不还田、仅施尿素1.45g/盆作为对照(对应大田施氮150kg/ha)(N10)。2017年试验共设7个处理,原土(处理0);秸秆还田尿素施用量为0(JN0);秸秆还田,1.43g/盆(JN10)、2.00g/盆(JN14)、2.58g/盆(JN18)、3.58g/盆(JN25);秸秆不还田、仅施尿素1.43g/盆作为对照(对应大田施氮150kg/ha)(N10)。每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序。测定了水稻植株株高、分蘖数、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千粒重、籽粒重,土壤有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碳、碳氮比、pH、电导率等。主要结果表明如下:(1)秸秆还田与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增加了土壤pH值,增加了土壤电导率值:土壤速效磷含量随水稻生长周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在分蘖期后,秸秆还田配施1.45g/盆化学氮肥处理(JN10)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N10、JN0;随水稻生长期的延长土壤铵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氮肥降低了土壤铵态氮含量,在水稻成熟期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加秸秆(JN0)和只施氮肥(N0)处;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量的氮肥降低了土壤硝态氮含量。(2)秸秆还田与施氮肥对水稻生长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促进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增加水稻产量。秸秆配施1.45g/盆化学氮肥处理(JN10)株高显著高于处理单施化学氮肥的处理(N10);同时,JN10处理水稻分蘖数显著高于单施秸秆处理(JN0);秸秆还田配施2.58g/盆(JN18)、3.58g/盆(JN25)氮肥处理脱茎籽粒重显著高于N10。(3)秸秆还田与施氮肥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水稻苗期时,只加秸秆处理(JN0)的微生物丰富度指数高于JN6与JN10且差异显著;在细菌群落结构方面,各处理间差异不大,说明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没有显着影响;维恩图显示,秸秆还田不管配施氮肥与否,均有利于主要微生物群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