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大鼠与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的关系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kk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及人类。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疾病,呈世界性分布,据估计,全世界有近1/3的人曾感染弓形虫。很多研究表明,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艾滋病的发病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弓形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猫及其他猫科动物是其终末宿主,其他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以成为弓形虫重要的中间宿主。弓形虫感染宿主后主要通过侵入中间宿主的腹腔巨噬细胞进而感染全身其他部位且入侵有核细胞,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本论文通过研究BALB/c小鼠与SD大鼠在相同条件下感染同样量的弓形虫速殖子后,测量其巨噬细胞在生理状态下和不同培养时间内胞内表达iNOS和分泌NO量的大小,以期进一步解释小鼠巨噬细胞对弓形虫RH株易感,而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则对弓形虫RH株有强抵抗性的特性。已知生理状态下,巨噬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精氨酸酶(arginase)共用同一底物L—精氨酸(L—arginine)。iNOS代谢底物所产生的NO具有抑制和杀灭病原体的作用,而精氨酸酶(arginase)则利用L—arginine通过其他代谢途径产生细胞和病原体类生长所必需的多胺,从而降低NO的产生量。我们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其产物NO在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抗弓形虫感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弓形虫并不能在大鼠巨噬细胞中正常繁殖,但却可以在小鼠巨噬细胞中快速增殖。我们的实验同时证明了大鼠巨噬细胞在其mRNA阶段,表达了较高水平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也证明其可以产生大量的NO,而这种现象在BALB/c小鼠巨噬细胞中恰恰相反,小鼠mRNA水平的iNOS表达量用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几乎检测不到,也无法检测到NO。更有趣的是,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在感染弓形虫后,iNOS的表达量以及NO的产量都有所下降。另外,当用LPS刺激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产生了更多的NO,这种变化,不仅更明显地抑制了弓形虫的增殖而且直接导致大多数虫体的死亡。相反,用L—NAME抑制大鼠巨噬细胞的iNOS后,弓形虫的增殖明显增加。 正常生理情况下,SD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所产生的NO浓度完全能够抵抗弓形虫强毒株(RH株)的入侵。另一方面,弓形虫等病原微生物在入侵宿主细胞后都试图通过提高精氨酸酶(arginase)的活性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达到感染宿主细胞的目的,这个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其分泌产物NO在宿主抗弓形虫感染以及增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金宝屯地区内上白垩统泉头组一段发育辫状河相砂体,其连通性好,渗透性强,下伏为断陷层序地层,富含大量的煤层气,通过区内基底—盖层贯通断裂上涌至目的层,为铀成矿提供了条件。
大气中悬浮的微细颗粒物已经成为中国许多大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由于其能够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对微细颗粒物浓度的监测已经成为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城市的大气颗粒物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雾霾天气的增多已经给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已有资料表明,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对京津冀地区气溶胶颗粒物的研究意义重大
导航星座进行自主定轨时,根据简化动力学模型,仅利用星间的相对观测,会导致定轨结果中包含星座整体旋转误差。由于整体旋转误差的存在,加之自主定轨结果缺乏外部比较的基准,使得利
论文紧紧围绕开滦建筑物下压煤开采深度大这一突出特点,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深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特征;建立了深部极不充分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及变形预计方法;论文
该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研究了各种有线、无线通信方法,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在GPS差分应用系统中的适用范围.2、研究了各种GPS差分方法,重点研究了GPS位置反向差分的算法,
  1例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因主动脉呈Ⅲ型弓,路径较差,通过交换导管等技术方将指引管到位,但术中出现导丝穿破颈外动脉的咽升动脉分支出血,导致严重并发症。
  1例因右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在术中因斑块脱落阻塞远端保护装置,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无效,回收保护装置后发现栓子为细沙粒样,说明斑块破裂的栓子碎屑
  1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支架成形术后12天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经血管内治疗,成功实现了基底动脉闭塞的再通。我们探讨了颅内支架术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
  微导丝嵌顿为颅内动脉血管内治疗的罕见并发症,在此我们报道1例基底动脉支架置入术中微导丝嵌顿及处理,并进行了相关文献综述。一64岁男性患者,因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行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围手术期少见窦性停博、室颤及急性支架内血栓等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72岁男性患者,在行左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中相继出现迷走反射致窦性停博、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