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注入重掺杂硅的能级调控及近红外探测器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hahawoti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限于单晶硅的禁带宽度,传统的硅基探测器不能满足近红外波段的探测需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来提高硅基器件的性能。1998年,在SF6气氛下采用飞秒激光辐照法制备的硫族元素超掺杂硅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吸收率高达90%,这一材料的出现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目前该材料可用于硅基器件的制备来提高器件的性能,如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在高能脉冲激光辐照下,单晶硅表面会发生快速融化和再凝固,利用SF6气氛掺杂在高能量情况下超过了硫元素在硅中的固溶度。掺杂的硫元素在硅的禁带中引入了杂质能带,相当于变相使禁带变窄,从而使材料可以吸收近红外波段的光。此外,激光烧蚀使得硅表面重构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尖锥阵列,样品表面尖锥高度为微米数量级,当光辐照到材料表面,会在尖锥中多次反射,使得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也有显著的提高。虽然在SF6气氛下采用飞秒激光制备的重掺杂硅在可见-近红外波段有很高的吸收,但是由于表面尖锥阵列高度较高,对器件制备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离子注入辅以飞秒激光的工艺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先通过离子注入将硫元素掺杂到单晶硅表面,再使用较低的脉冲能量和脉冲数目的激光扫描硅片,在激活杂质电学特性的同时,使得硅材料表面尖锥在数微米甚至纳米量级。用该方法制备的重掺杂硅材料对可见光的吸收率仍有90%,对近红外波段的光的吸收率则下降到60%,但仍大幅度高于普通单晶硅。通过对比不同离子注入浓度下制备的重掺杂硅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吸收率,分析材料的吸收率和掺杂浓度的关系。通过霍尔测试表征材料的电学性能,掺杂浓度最高时,载流子面密度接近1015cm-2,但载流子迁移率则随掺杂浓度升高而降低到77cm2v-1s-1,这主要是由超高的掺杂浓度所引起。将重掺杂硅材料制成N+/P光电二极管,测试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电响应。分析不同离子注入剂量对探测器响应度的影响,掺杂剂量低的材料虽然吸收率相对较低,但由于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在可见-近红外波段仍拥有更高的响应度。飞秒激光结合离子注入的工艺提供了一种制备低成本、宽光谱响应近红外硅基探测器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制备的新型光电探测器件的优异性能使其在硅基近红外光电探测器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微波信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光电振荡器(OEO)作为一种理想微波信号发生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与传统微波振荡器相比,OE
电光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核心元件,具有速率高、宽带宽、尺寸小和易集成等特性的电光调制器是研究重点。传统的电光调制器主要是利用LiNbO3或III-V族材料的电致折射率效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纳米CMOS制造工艺的演进和集成电路设计水平的提升,集成电路芯片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然而,用于实现多芯片间通信的高速链路极易受到通道损耗、串扰、反射
太赫兹科学是一门介于电子学和光子学之间的交叉学科,与太赫兹相关的技术涉及了很多学科,例如光电子学、电磁学、材料学、半导体物理学和微加工技术等等。另外在环境监测、物
世界工业的发展对具有高动态性能的高速、高精度DAC需求愈加旺盛。虽然国内半导体起步平台较低,技术积累较少,但是,随着科研人员不懈的攻坚克难,国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高速
连年来微波通讯系统快速成长,相应的也敦促了对于微波宽频带、大功率和高效率的微波功率合成器的研发。本文重点阐述了微波功率合成放大器的匹配网络结构,及其核心组成部分。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disease,PD)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SD)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
基于Skyrmions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和自旋转矩效应振荡器件因其尺寸小(小至几纳米)和驱动电流密度小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此对Skyrmions在磁轨道中磁特性的研究则显得尤为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大数据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来说是一次变革。信息化和网络化促进了电视节目的发展,同时也给电视节目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微控制器是电子设备中的核心器件。对微控制器中的固件恶意代码进行检测,是电子设备安全性分析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开展固件代码恶意性检测不仅有利于发现设备中存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