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与文化积淀——以天津皇会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x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津的形成,源于便利而关键的水运枢纽位置,军事、经济、政治上的战略意义也因之而起。不仅如此,水运给天津带来的妈祖信仰,在国家话语认定和民间结社推动下,最终促成了天津皇会的发生。天津皇会根源于民间信仰需求,得益于国家话语与地方利益集团的认同,成长于民间结社,在多阶层共同建构下得以发展,与历史场域变化紧密关联,积淀了若干文化因素,是能够整体呈现当地社会事实的“标志性统领式”文化事象。如何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延续天津皇会的历史文脉,是其活态传承的关键问题。以今天看未来,天津皇会应该在历史长河中继续自己的文化积淀,而不应成为积淀之后的文化化石。  本文借鉴刘铁梁教授所提出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写作范式,以“民俗主体论”、“民俗传承论”的视角,将文化内涵丰富的“天津皇会”作为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集体传承民俗事象,研究其民俗构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论证社会转型与文化积淀对该民俗事象形成、传承与发展起到的作用。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标志性统领式”民俗事象的概念,对“标志性文化统领式”的民俗志写作方法论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发展。  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文化积淀是社群传承的必然,此二者能够形成关联,源于文化承载者利益的驱动。在身处不同阶层的文化承载者的利益驱动下,会形成基于社会结构的文化互动与话语权制约关系,进而形成推动社会文化事象发展的稳定规则。当这种规则伴随其所处社区,在历史纬度上同向前进,就会发生某些文化事象的持续积淀,最终形成笔者所提出的“标志性统领式”民俗文化事象。  皇会是天津地区社会转型与文化积淀的硕果。皇会的当代重构与复兴,必须首先分析和认清当下的文化语境、社会语境,探讨皇会中有哪些民俗质、民俗素发生了更替或缺失。笔者认为,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时势权力”,是重建天津皇会结构、实现官民双轨和谐运行的唯一可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绿色建筑性能模拟技术与参数化设计方法及工具的发展日趋广泛。随着经济急速腾飞与城市高速发展,办公建筑的建设量持续增长,其节能的研究不容忽视。本研究以自然采光
民居是一种代表当时社会居住文化的标志。民居一直是建筑师为了阐明居住文化发展规则的研究对象。   中国朝鲜族居住形式体现了继承,融合并发展韩国传统居住文化的特征。 
窗是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如何设计窗也是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论文以建筑设计为视角,选取勒·柯布西耶建筑设计实践中的经典案例,就这一问题进行相应分析;呈
铁路客站建筑是城市的大门和窗口,大中型车站数量多,地域差别鲜明。在这类动态大空间建筑中如何恰当、得体地结合地区气候特点有其特殊的创作难度和矛盾。   研究在气候条件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涌进,城市空间资源变得日益紧张,城市集约化建设需求逐渐增强,城市空间的多层次利用成为缓解空间资源短缺矛盾的途径之一,也导致了更为复杂的城市立体空间系统。
城市设计关注的是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它以城市内部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城市是有组织的复杂综合体,任何尝试对城市环境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工作都需要从多个层面对入手。如何准确
随着人类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加剧,世界各国都在进行城市立体交通规划和建设,现代城市人行天桥为保障行人的安全应运而生。城市人行天桥在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近60
我国保障性住房从提出、建立经历了近12年时间,其中包括保障性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及两限房三种类型。公共租赁住房作为我国保障性租赁房的一种,从2007年在深圳率先实行,2009年两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天津特色风情街道界面,目的是提供一种特色风情街道有机更新的设计方法。   随着城市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环境生态功能和技术功能的变革,及街道空间形态
不同的住宅,厨房和卫生间的位置及形式各有不同。厨卫空间具有很强的功能性,由于管线设备等原因,其位置多数同定不变,但其相对固定的位置的差异却对住宅中其他使用空间使用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