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反语言——以网络语言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pa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脑以及因特网的普及,给予了网络语言滋长的肥沃土壤和充足养分。因特网使用地域的广泛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以及使用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网络语言具备了各种区分于主流语言的特点。因此,网络语言的遣词造句和其揭示的社会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们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对网络语言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具体的语言使用现象,通过剖析实例来揭示其成因和规律。  网络语言是介于书面语以及口语的语言,即是以书面的形式进行口头语的表达。网络语言从语音、书写和文本风格方面都对传统的语言规范提出了挑战。甚至可以说,网络上相对宽松的言语自由暗地里给予了网络语言“藐视”传统的语言规范的自由,从而产生了自己的一套语言模式。鉴于网络语言与主流语言的这种对抗性,网络语言被进一步放置于韩礼德的“反语言”的理论框架中去解读。“反语言”是在反社会中产生的,反过来又构建“反社会”,二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类似地,这也是网络与网络语言之间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语音、书写和文本风格三个方面入手,从语音、书写和文本风格三个角度从网络上摘取广受追捧的范例,对网络语言的“反语言”身份及特征展开论述。在语音层面,网络语言的重新词汇化和过度词汇化主要体现在于音近改造、合音和叠音;在书写层面,主要分析了对复合字的拆分和字形的自我释义功能;在文本风格方面,探讨了“亲”文化、淘宝体、凡客体和咆哮体。本研究大体上是定性研究,在分析的过程中联系使用的语境使得陈述更为全面。  本研究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大体一致,反映出网络语言的创新性、兼容性、经济性、形象性、模仿性以及对个性的张扬。分析也表明,网络渐渐成为人们逃离现实世界的一种工具,因此网络语言对于主流语言规范的违背程度加深,呈现有意识地标新立异的趋势。  该尝试性的研究虽然不够深入,但是系统地整理了旧语料、收集了新语料,探讨了最新的网络用语的实际应用以及其作为一类“反语言”的发展,为未来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现代家居环境的安全健康标准不断提高,要求在整体的家居环境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并能抑制有害细菌的侵扰,同时家居设备不应产生二次污染来危害人体健康.”
日前,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农委、安徽省农委在沪共同签署了,今后沪皖两地将实现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互通、质量检测互认和标准互认.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中文和英文之间的翻译可称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然而,由于这两种语言间和两种文化间的种种巨大差异,中英翻译也是世界上最难的交流活
批评语篇分析是一种以研究公众语篇为导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通过分析公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同时揭示语篇在社会地位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码的一种语言现象。作为语言接触的产物,语码转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探讨这一课题过程中,五种
“当“Made in China”风靡全球,我们开始思索,中国被视作“借腹生子”的理想场地,但产出的“孩子”却不带中国姓氏,这是萦绕国人心中的一根刺,我们中国自己的“孩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