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能理论运用于提升城市独居老人远程亲子交流能力的个案工作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8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日益严重。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会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随着中国正从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型,农村社会变迁的速度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等现象在我国日趋普遍。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发展新阶段相互加持下,出现了一批特殊的老年人群——城市独居老人。这些老年人日常的生产、生活都发生在城市的社区之中,大多数是城市的退休职工,亦或是在城镇化“棚改居”的进程中,搬入现代化新社区的原著农民。城市独居老人较之于其他城市老人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自己一个人居住,自己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构成城市独居老人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不外乎有这么两种情况。第一种即为子女年轻一代步入成年后搬离了原生家庭,而老年夫妻的其中一方也因离世造成家庭中实际只有一个人独自生活;第二种为家庭生活中的老人一生未婚或有过婚姻史但没有子女,目前也只有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为前一种情况。即为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成年子女已经脱离原生家庭生活,老人家庭因老伴的去世目前只有自己照顾自己。对于子女生活其他城市的独居老人来说,想见孩子、盼见孩子成为人之常情,但是子女为了生活远走乡拼搏奋斗的社会现实又摆在他们面前,一年见一次甚至几年才能见一次让老人十分思念。现代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为人面的可视化提供了可能,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科技的飞速发展与老人日常接触稀少形成一种矛盾,如何才能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满足城市的独居老人与子女见面的愿望成为社会工作者的思考点。实际上,从老人的角度来看,老人一直都是处于一种资源、能力的弱势面,社会的快速进步为远程的亲子交流创造了可能性,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确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代差,即年轻的一代掌握着新的技术和能力,能够较快的接受新鲜的事物,而年老的一代则是被动的接受着数字带来的“鸿沟”,只能在家中翘首以待“盼儿归”。一般意义上的亲子交流并不难理解,笔者在所研究的远程亲子交流是亲子之间生活在不同城市甚至不同国家。这种情况下,年老一代的城市独居老人与年轻一代的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子女之间的交流。增能理论着眼于城市独居老人个人能力的提升,为远程亲子交流提供一些便利,满足城市独居老人的精神层面的需要。因此,在人口老龄化速度日趋加快的今天,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庞大的形势下,如何深入研究城市独居老人的远程亲子代际交流成为社会工作专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从增能视角出发提出具体的介入策略,切实有效满足城市独居老人情感慰藉的需要,将成为完善我国城市老年人养老体系面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城市独居老人的心理状况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提出具体的干预方法,希望为将来社会工作介入其他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参考。
其他文献
英国风景画起源于17世纪末,在经过了18世纪的艰难探索之后迎来了19世纪的繁盛时期。康斯太勃尔与透纳作为同时期的两位画家,在英国风景画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不仅使英国风景画逐渐脱离了地志画和理想式的古典主义风景画的传统套路,从而走向崭新的道路,同时也对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康斯太勃尔和透纳的风景画为对象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他们绘画艺术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从
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旨在实现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的民生理念,在个人所得税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在大病医疗领域,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有效地缓解了居民的医疗负担,但是一些重大疾病仍然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病医疗专项附加扣除规则的建立,极大地增加人民群众的可
随着城市化的日益加剧,我国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背井离乡前往城市打拼,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生命健康问题和各类突发性事件也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生命教育知识的缺乏、社会各界资源的利用不当等都是留守儿童缺乏生命教育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欠缺、性格孤僻、生活习惯较差、安全意识薄弱,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了提升留守儿童的生命安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形式之一。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水平、高校的质量和国家的发展。以项目参与的形式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目前较为广泛的一种做法,因此探究项目式学习作用于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具体情境和实际效用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从“研究生参与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以提升其科研能力”的现象出发,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项目式学习,研究生
学位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是基于《月访人间》前十三章的英译汉翻译报告,是美国作家菲利普·格雷厄姆于2007年创作的散文游记。全书主要描写了菲利普一家人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年的生活,详细记录了里斯本的文化、语言、文学和历史。菲利普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刻画出里斯本当地的风土人情。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为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读者接受理论。汉斯·罗伯特·尧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教授分别倡导的读者期待视野与空白概念是本次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和群众利益诉求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经济与社会的转型发展要求国家社会转变发展思路,改变传统的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管理模式,打造多主体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长期以来我国的社区治理都是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引导,完善以党委领导、政府协调、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法制保障的治理体制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社区公
高中是青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意志教育对于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确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我们党十分重视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对青年提出了“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的寄语和期望。理想没有意志则无法实现,习总书记在重视树立正确理想的同时,也注重以坚强意志实现理想,既提出要“立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对生态文明建设也越来越重视。以往的司法救济,关注的往往是环境损害导致的特定主体的人身和财产损害,通常忽视对环境本身带来的损害。环境的持续受损状态不仅对受害者产生持续的伤害,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由此,生态修复责任被引入。但以往的生态修复通常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近年来随着“恢复性司法”的引入,生态修复这一法律救济形式才逐渐进入了法院司法裁判的范围。生
《鲜活的语言:语言人类学导论》是劳拉·M·埃亨(Laura M.Ahearn)所著的一本学术类著作。该书于2017年由约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Sons Inc)出版。该书对语言人类学中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对于世界各地不同社会语境中研究语言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导论。该书作者认为,长久以来,语言与文化和社会关系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于是结合理论和当代语言使用的例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