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工作机理与关键技术

来源 :席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kata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扭转振动广泛存在于动力传动系统中,是车辆、舰船、飞机等机械装备振动与噪声的主要来源,对结构的安全性、舒适性及静噪隐身性等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内燃机气缸的爆燃、做功不连续等特性,导致系统的扭转振动不可避免。若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虽对扭转振动有所改善,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变频或负载变化等因素带来的扭转振动。随着动力装置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对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与噪声的控制要求也不断提高,采用扭转减振器是抑制扭转振动的有效方法。扭转振动的激励源复杂多变,传统的被动式调频与阻尼减振虽结构简单,但仅针对特定工况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法实现不同工况下自适应调节。动力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具有典型的主谐次不同的多阶模态,在不同工况下对阻尼和惯量的需求各不相同,如启动时,小的转动惯量与大阻尼有利于快速启动并抑制过大的振幅,而大转动惯量与合适的阻尼则有利于降低正常工作时的速度波动,显然被动式调节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主动式调节技术虽然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减振需求,但结构复杂并且能量消耗大。因此,基于半主动技术的可变惯量与阻尼调节是解决系统扭转振动的有效方法。作为智能材料的磁流变液应用于执行器,可实现半主动式调节转动惯量与阻尼,为解决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动力传动系统为对象,研究了具有位置敏感的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可变惯量与阻尼的磁流变扭转减振器设计方法,通过理论及试验,验证原理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具有位置敏感的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改进Bingham(宾汉)双塑性模型进行,以准确描述磁流变织物的流变特性,对不同密度、厚度的磁流变织物分别进行了测试和模型对比,提出了具有位置敏感的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计算方法,推导了屈服前后的输出阻尼力计算公式。讨论了阻尼间隙优化设计方法,分析了励磁磁场、位置间隙函数(斜率为常数、斜率渐增与斜率渐减)及运动速度对输出阻尼力的影响规律,为精确调控变惯量关键活塞元件的位置提供了理论基础。2)探索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的设计方法。基于位置敏感的变间隙磁流变阻尼器工作原理和磁流变织物流变机理,分析了变惯量和惯性差速变阻尼扭转减振器的结构集成方案,分别推导了扭转减振器惯量与阻尼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励磁电流和旋转速度对扭转减振器惯量和阻尼的影响,以扭转减振器的可变惯量和可变阻尼力为目标,对扭转减振器关键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讨论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的磁场发生器布置和加工装配工艺。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的可变转动惯量与可变阻尼性能。3)加工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样机,对样机的可变惯量和可变阻尼工作特性进行了测试,并建立了描述工作特性的控制模型。提出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测试方法,通过准静态阻尼力测试、旋转阻尼力矩测试与静/动态转动惯量测试,研究了励磁电流及转速对输出转动惯量和阻尼力/力矩的影响规律,并对比分析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误差。采用多项式建模方法,描述扭转减振器输出转动惯量和阻尼力与输入转速和电流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4)搭建了扭转振动研究平台,验证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对于抑制系统扭转振动的开环控制效果。基于伺服电机与快速控制原型,通过输入不同的控制信号,模拟系统启动、正常工作以及制动阶段。研究了系统在扭转减振器不同转动惯量与阻尼匹配以及不同工作阶段下的输出转速特性,并给出了不同阶段下的转动惯量与阻尼的控制策略,验证了磁流变变惯量变阻尼扭转减振器对于抑制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尚无明确病因[1]。AIS进展的风险与初始侧凸角度和生长潜能有较大的相关性[2],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未成熟及侧凸角度较大的AIS患者及早发现并早期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脊柱侧凸矫形支具是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保守治疗方式,但有效率据报道仅72%[3],且长期佩戴矫形支具易造成躯干僵硬、肌肉力量减弱及肺活量暂时性降低等不良影响[4]。物理治疗特定性运动
期刊
现有配电网自愈方案都无法达到在线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配电网在线自愈方案。首先构建一种集中式的5G通信网络架构,解决在线自愈方案实现的通信阻碍;其次,分别构建一种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故障定位模型和供电恢复模型,有效解决配电网规模较大时自愈计算时间过长问题;最后,将故障定位和供电恢复整合成一个自愈模型,故障发生后只需进行一次自愈运算,就可以同时发出故障隔离和供电恢复命令。配电网
期刊
多轴重载车辆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多轴重载车辆也需做出相应改变来适应社会发展。由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车辆具有力矩独立可控,空间布置灵活且易于实现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已然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这也为多轴重载车辆的发展提供了方向。然而,由于多轴车辆载重大,轴距长,所需能量供给量大,能源供应或将成为影响
学位
分析智能安全帽的基本要求和现有技术,确定其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可能性。选择不同背景的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对智能安全帽的关注程度及功能需求进行调研。根据调查人员的特点以及对智能安全帽了解程度,确定各调查人员的自身及职业权重系数,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根据调查的处理分析结果,提出智能安全帽系统包括进入工作区域管理、人员定位管理、安全预警管理三大模块。
期刊
学位
报纸
环保和安全问题是现代汽车工业中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也是众多汽车企业一直尝试攻克的核心技术难点。四轮轮毂电动汽车具备车轮独立控制,电机转矩和转速可直接测量等优点,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了可能,成为了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重点研究对象。但是它的结构特点也使车辆稳定性控制变得更复杂,为了提高四轮轮毂电动汽车紧急制动时的纵向稳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关于滑移率控制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创新点在于考虑制动系统的内部特性以及
学位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退行性疾病,其发病率、致畸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骨科医生及康复治疗师对其认识的加深,膝骨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其中,膝关节减压支具可为受损关节提供保护,限制其不稳,并缓解由负重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本文将总结现有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为临床膝关节减压支具干预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期刊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重要建设任务,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领域)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模块化教学、实践能力、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六个维度提升教师团队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国内各兄弟院校的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传统石膏支具具有笨重、透气性差的缺点,若固定时间较长,会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等痛点问题,而增材制造技术在制造康复支具方面具有许多潜在优势,如快速定制、低成本、高精度等,然而如何实现更为符合人体学设计、结构强度最优化设计以及临床适用性设计的个性化外部固定支具仍然是保障临床康复治疗效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手腕支具为例,开发一整套完整的从数据获取、反求建模、轻量化设计到3D打印验证的数字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