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复合纳滤膜光化学还原沉积纳米银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膜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以及生物医学等许多领域。纳滤膜作为分离膜的一员,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严重的生物污染问题,微生物在膜表面附着生长会导致膜孔的堵塞,造成渗透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如果采用活性氯消杀以防止和抑制膜生物污染,则会造成活性层聚酰胺键断裂,导致膜结构受损与性能丧失。近年来,纳米材料的兴起对新型抗菌复合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银纳米颗粒(Ag NPs)由于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抗菌性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但Ag NPs复合纳滤膜依然受到制备方法繁琐、不环保等问题的困扰。因此,发展新的Ag NPs复合纳滤膜的制备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绿色温和的光还原技术将纳米银材料负载于分离膜上,制备具有抗菌性的薄层复合纳滤膜。通过一系列的表征和测试手段,观察了复合膜的微观形貌结构,探究了制备条件对复合膜渗透通量和脱盐率的影响,并系统考察了复合膜抑菌性、耐污染性以及银的释放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薄层复合纳滤膜超薄皮层光还原沉积纳米银。利用哌嗪(PIP)水相溶液和均苯三甲酰氯(TMC)正己烷溶液在聚砜(PSF)超滤膜表面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出薄层复合(TFC)纳滤膜。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紫外光为辐射源,将溶液中的Ag NO3还原为Ag NPs,并附着于TFC纳滤膜超薄皮层表面,制备出具有良好抗菌性能的TFC-Ag复合纳滤膜。采用材料表征和性能测试手段,系统考察了复合膜的微观结构、亲水性、抗菌耐污染性、渗透及分离性能。表征结果表明Ag NPs均匀分布于复合纳滤膜超薄皮层上,Ag NPs的引入未破坏复合膜表面的化学结构;TFC-Ag复合纳滤膜对Na2SO4的截留率高于94%,Ag NPs的引入使得纯水通量由43.15 L·m-2·h-1提升至85.79 L·m-2·h-1,水接触角也由77.4°下降至40.2°,TFC-Ag复合纳滤膜表面亲水性显著优于未被银负载的TFC纳滤膜;TFC-Ag复合纳滤膜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高达96.06%,通量恢复率由52.31%提升至72.49%,表明Ag NPs的引入取得了良好的抗菌耐污性能。(2)薄层复合纳滤膜支撑层光还原沉积纳米银。在聚砜超滤膜表面原位光化学沉积Ag NPs,制备PSF-Ag多孔支撑层,并以PIP和TMC作为两相单体进行界面聚合反应生成聚酰胺分离层,构建了以Ag NPs为中间层的纳米薄层复合纳滤膜(TFNi-Ag)。结果表明,光化学还原可在聚砜超滤膜表面负载大量Ag NPs,且不影响聚酰胺分离层与PSF超滤膜之间的结合;此外,Ag NPs在聚砜超滤膜上的附着增加了表界面的粗糙度,使得Ag NPs作为中间层可在聚砜支撑层与聚酰胺分离层之间构筑大量空腔结构,空腔结构的存在显著增加了分离层的有效过滤面积,从而提升膜的渗透性能;Ag NPs中间层的引入使得纯水渗透通量提升了37.35%,且没有影响纳滤膜的截留性能,TFNi-Ag纳滤膜对Na2SO4的截留率仍高达97.56%;TFNi-Ag复合纳滤膜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可达86.26%,以牛血清蛋白为目标污染物进行耐污性能测试,Ag NPs中间插层使薄层复合纳滤膜通量恢复率由52.31%提升至86.65%。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Qu ECh ERS前处理技术快速测定鱼肉中9种生物胺(biogenic amines, BAs)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解决衍生化方法操作复杂、条件严格、重现性差等问题。方法 样品经乙腈提取、C18和N-丙基乙二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 PSA)净化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3.0 mm, 1.8μm)进行分离
期刊
现如今,化石燃料和非再生能源的长期消耗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足够重视,这迫使人们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来取代它。氢能作为零碳排放能源是被公认的最清洁能源之一,然而有效地、可持续地产氢是未来人类步入氢能时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电解水技术基于电化学分解水的原理,利用可再生电能或太阳能驱动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被认为是最有前途和可持续性的产氢途径。然而,无论是光解水还是电解水,均需要高活性、高
学位
甲氨蝶呤(MTX)是目前欧美等西方国家推荐首选的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药物,但明显的肝毒性限制了 MTX的临床应用。靶向药物是精准治疗、减轻药物毒副反应、增强临床疗效的有效措施。本项目制备了具有抗RA双效靶向药理作用的MTX脂质体的HA308-317聚合物,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甲氨喋呤及其脂质体的理化性质,为甲氨喋呤脂质体的制备方法的选择提供基本的数据。以制备的脂质体的粒径,外观形态,包封率
学位
饮用水安全关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命安全,保障饮用水水质是饮用水安全的目标之一。如今微污染水源水的水质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常规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饮用水处理工艺对其处理难以满足优质安全的饮用水要求。纳滤(Nanofiltration,NF)作为一种安全、绿色和高效净水效能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备受关注,膜污染是阻碍纳滤膜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本文以赣江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天然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对纳滤
学位
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发展一种高效利用太阳能的光催化剂。除了传统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聚合物光催化剂近年来备受关注,因为它们来源丰富,成本低,具有可调节的结构和独特的化学稳定性。但是,电子跃迁以及共轭聚合物的光子激发限制了它们的光催化效率。因此,本论文旨在设计制备具有高可见光降解活性的PI(聚酰亚胺)基的复合光催化剂,并试图揭示其可能的催化反应
学位
不对称氢化反应具有完美的原子经济性和清洁高效等特点,是最受青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不对称氢化已在手性医药、农药、香料等工业生产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论文建立在我们课题组和其他研究小组的研究基础上,利用羰基、亚胺基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建立了立体选择性合成手性催化剂(SFc,R)-Xyliphos(1-S-二苯基膦-2-R-二(3,5-二甲基苯基)膦二茂铁)、S-异丙甲草胺和重要的
学位
<正>近年来聚酰胺/聚胺TFC膜在高pH条件下显示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但在高压操作条件下分离性能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对强酸、高浓度酸或高温等苛刻运行条件下缺乏长期稳定性验证。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凯松团队通过在界面聚合过程中引入催化剂1,4-苯羧酸(也称为对苯二甲酸,TPA),制备出高性能耐酸纳滤膜。
期刊
使用三乙烯四胺(TETA)和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EPTAC)混合溶液为水相单体,均苯三甲酰氯(TMC)为油相单体,通过界面聚合制备纳滤膜。结果表明在水相溶液中TETA浓度为0.2 wt%,EPTAC浓度为0.4 wt%,油相溶液 TMC 为 0.2 wt%,反应时间 30 s,在 90 ℃下热处理为最佳条件。该复合膜在 25 ℃、0.5 MPa 条件下纯水通量为80 L/(m~2·h),
期刊
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和人口总数增加带来的需求加速了水资源的短缺,找到一种可持续淡水资源迫在眉睫。在压力驱动下的纳滤膜因其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廉,耗能少等特点在水处理应用中大放异彩。二维片层的氧化石墨烯(GO)制膜简单、含有众多可功能化的反应位点在膜分离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使用氧化石墨烯制备分离膜时,由于氧化石墨烯上面的含氧官能团易于水分子结合,这就会导致纳米片距离增加,使整个膜结构变得松散,导致
学位
复合纳滤膜支撑层和分离层的制备过程以及结构的调控是制备高性能有机溶剂纳滤膜的关键。本研究分别对支撑层和聚酰胺分离层进行了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优化,采用离子液体辅助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备超薄复合纳滤膜。并对纳滤膜的分离性能及物理化学结构进行分析表征,深入探究了不同单体的组合及水相聚乙烯亚胺(PEI)单体中引入过渡金属离子对界面聚合过程的影响机制。首先,采用亲水性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