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的视角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luo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可利用建设用地的减少,土地征收成为城市获取新增建设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土地征收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被征地农民的数量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也愈发凸显。近年来,由于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标准的提高以及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出现了“征地致富”与“征地致贫”并存的情况。另外,考虑到我国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是以家庭为单位,因此相较于以农民个体为单位,以农户为单位更加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基于此,本文以农户为基本单位,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土地征收对被征地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2)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否会因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补偿标准差异而产生地区异质性。(3)土地征收是否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它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多大?围绕上述几个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基于回归的夏普里值分解法,探讨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水平和收入差距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土地征收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1)从全国范围来看,与未被征地农户相比,土地征收能够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大约使总收入上升了25%。对于被征地农户收入结构而言,土地征收能够显著提高被征地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政府转移收入,分别提高了54%和25%,此外,土地征收显著降低了被征地农户的农业收入,受限于客观环境和机会把握能力,土地征收对被征地农户的工商业收入没有明显影响。(2)土地征收的收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征地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被征地农户收入,但对中部和西部地区,这一增收效应并不明显,这也可能是目前“征地致富”与“征地致贫”现象共同存在的重要原因。(3)土地征收对农户间收入差距平均贡献度为0.73%,说明土地征收会导致农户间收入差距的扩大,此外,土地征收对农户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地区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差距的贡献度要大于东部地区。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效应主要是通过工资性收入和政府转移收入的增长来实现的,如果失地农户无法实现再就业,征地的收入效应也就无从实现。因此地方政府应强化失地农户再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积极提供非农就业岗位的同时,建立区域间就业平台,拓展就业渠道。对于无非农就业能力以及不愿改变就业方式的失地农户,地方政府应将撂荒地和闲置土地向该类农户集中,保持其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避免劳动力的闲置和农业技能的浪费。(2)由于土地征收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因此在征地补偿上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征收补偿标准,并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被征地农户长期收入不降低。(3)探索未征地农户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提高惠农补贴,降低农作物生产成本,同时以村集体为单位,依据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通过兴办企业、村民入股等方式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农村与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
其他文献
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实现社区的良好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居民在实现社区有效治理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日益关注的议题。目前我国居民参与实践遇到了一些困境,居民参与意愿和积极性不足,限制了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学界关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这一问题的研究中,从宏观层面多侧重于研究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和应然模式,
学位
政府作为PPP项目的监管者和合作者,与社会资本形成委托代理关系,对实现最终的公共利益负有责任。PPP模式使政府能够将若干项目风险转移给私营部门,通过优化风险管理和分配,防范项目风险。然而,失败的风险转移策略会导致风险回转,即PPP项目中本应转移给社会资本的建设、运营等风险不能实现,最终由潜在风险承担者——政府和纳税人来买单。因此,基于委托代理视角研究政府如何有效转移PPP垃圾焚烧项目风险,对实现P
学位
伴随互联网技术及社交网络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互联网通过其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的特征深刻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人际交往的模式,也为公共参与提供了一片新的沃土。青年群体作为网络的原住民,在网络公共参与上却呈现了参与意愿较低、卷入层次较浅的现状。因此,加强网信部门建设,推进互联网行业革新以带动青年群体积极参与网络公共事务,引导其合法、合理、有序参与,是提高公
学位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掌上数字政府作为数字政府整体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政府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化治理新模式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此,各级各部门投入了大量资源进行政务APP建设。然而,与硬件投入形成反差的是软件服务没有及时跟上,用户体验并不理想。随着各地陆续注意到这一问题,突出用户导向,实现政务APP从“能用”到“好用”转变成为优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正逐步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首要困难,同时我国高成本、低效率的传统粗放型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正在遭受着严峻的环境约束和资源匮乏等困境,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模式,推动产业的健康和绿色发展。而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已经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寻求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机制,学术界也如火如荼地开始了绿色发展
学位
长期以来,对于碳排放的研究和减排政策的制定多聚焦于生产领域,但由于工业部门碳减排边际效益的不断递减,很难从生产端进一步挖掘减排潜力,导致减排效果不佳。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间接碳排放的比重也随之增加。作为社会终端消费的基础构成,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下,长江经济带正处于发展的黄金加速阶段,各方发展都要求能源消费的绝对增加。因此,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中,在促进消费
学位
当前工业社会中的生态风险正呈现出一种超越民族和国家界限的全球化趋势,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严重。没有国家能在生态风险中独善其身,“先污染后治理”、通过产业转移寻觅“污染天堂”的发展模式显然无法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为目标,面临如何在发展经济与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科学评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风险,对于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学位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后真相时代的社会思潮涌动赋予了网络谣言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复侵袭与突发事件中的集中爆发不仅损害了个人与组织的名誉权益,扰乱了经济运转与社会治理的正常秩序,还可能侵害公众科学认知,引发社会信任,破坏民主发展进程,是当前公认的紧迫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次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储备的有限性与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网络谣言呈井喷式爆发,有效的网络辟谣成为
学位
隐球菌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和致死原因.艾滋病患者感染隐球菌后常发展为不同类型的隐球菌病(cryptococcosis),依据感染性质和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隐球菌抗原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肺部隐球菌病、皮肤隐球菌病及播散性隐球菌病等.与非HIV感染者隐球菌病不同,艾滋病合并隐球菌病患者病情重、治疗复杂、病死率高,发病机制与诊治各环节均具有一定特殊性,综合性、系统化的诊疗策略是降低病死率的关
期刊
2020年春节前后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不容小觑的负面影响。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来看,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疫情”,都给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充分透明的信息公开是政府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机制,对于有效控制危害程度、提高危机处理效率、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为研究切入点。首先,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