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密集无线网络资源分配若干算法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2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移动数据传输的需求在极速增加。另一方面,绿色通信、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给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和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满足终端用户对高质量、高速率的需求,超密集无线网络是应对此挑战的重要解决方案。在超密集无线网络环境下,传统的资源分配算法已经无法适用于未来网络的发展。如何解决超密集无线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分配问题,成为未来网络发展的严峻考验。本文在介绍已有的资源分配技术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提出一种基于非协作博弈的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将非协作博弈理论应用到超密集无线网络,通过在效用收益中引入非线性惩罚函数来缓解干扰与提高用户公平性,然后证明所提算法的纳什均衡存在与唯一性,并给出了具体详细的非协作博弈分布式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提高系统吞吐量、降低发射功率、提高算法收敛概率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性能。(2)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扰协调的能效资源分配算法。该算法研究分簇后的超密集无线网络,借助图论着色原理对簇间与簇内干扰协调,减少网络信令交流。簇内资源由簇头进行分配,在干扰协调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最大最小算法和引入阻尼震动与适应度变异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子信道和功率资源进行分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量效率及降低网络干扰。(3)设计并实现了超密集无线网络资源管理验证平台,搭建了一个超密集无线网络验证系统。系统由客户端(终端用户)、eNodeB(Evolved Node B)小基站和资源管理平台服务器、数据库组成。该平台针对超密集无线网络中干扰协调、无线资源分配和能量消耗问题,平台实现了全局资源实时监控、eNodeB小基站部署图的展示以及基于干扰协调的动态频谱分配策略和绿色节能休眠策略研发。测试结果表明,资源管理平台能够降低网络干扰、减少系统能耗、有效的进行频谱分配。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未来工作的深入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在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可使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快速地接入到任一类型的互联网业务。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业务类型变得日益多样。然而,不同类型的网络业务具有完全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问题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伴随着交通问题的日益严重,智能交通系统(ITS)已成为未来全球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   针对智能交通
为了更好的提高超宽带通信系统性能,现今基于超宽带的新传输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如直扩超宽带通信技术、多带正交频分复用超宽带通信技术、多天线传输理论超宽带通信技术
随着LTE(Long Term Evolution)网络的发展,无线网络的传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各种VOIP、WEB、Video等多媒体业务的多样化发展,区分不同业务的优先级来提供QoS(Quality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例如在工业、农业、医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具有大量的应用。本文主要是以金属流通硬币和纪
随着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高速发展,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与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维护着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伴随着这种重要性,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受到攻击、发生安全事件并导致严重后果的可能性也在日益加大,其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维护其安全性的首要工作就是寻找合适的评估方法衡量系统的安全性水平。因此,需要
电力线通信技术作为未来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具有用户多、分布广、不需要重新布线等优点。在智能配电网的宽带电力线通信中,随着自适应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与动态资源优化分配技术相结合,能有效地消除电力线信道的多径、衰减、时变和频选影响,提高整个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利用率和服务质量。论文面向智能电网,重点研究了智能电网中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问题。本文从原理和性能方面分析了宽带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OFD
1.3 砌体的受拉性能rn砌体在轴心受拉时,存在着砌体沿齿缝面(Ⅰ-Ⅰ)轴心受拉,砌体沿块体截面(即竖缝)(Ⅱ-Ⅱ)轴空受拉,砌体沿水平通缝截面(Ⅲ-Ⅲ)轴心受拉三种破坏形态,如图1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车牌识别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监控摄像机自身存在缺陷、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车辆与摄像机之间的相对运动
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牌图像增强是车牌识别系统的首要环节。当车牌识别系统用来识别车辆信息时,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获得的图像分辨率往往很低,因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