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规划研究及应用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16次 | 上传用户:backaroo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推进我国能源改革,实现能源结构转变的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新能源资源总量巨大,分布相对集中、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的特点,因此开发主要采用“规模化开发、集中并网”的模式。但是受能源技术、源网建设等影响,新能源在装机容量大幅上升的同时,新能源利用率却持续下降,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成为了短时的瓶颈,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为满足电力系统运行模拟对新能源出力数据的精准需求,为含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提供基础,本文首先开展了面向电力系统规划及运行模拟建模的风电出力特性分析以及出力重构研究。从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两个角度分析了风电出力的随机波动特性,对风电出力特性进行定量评价分析,研究了风电出力特性评价分析指标体系;针对现有研究中利用经验分布模拟风电出力的缺陷,从多时间尺度上对风电场出力进行重构,并应用实际风电场数据验证重构算法的有效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相比于传统电源表现出明显的出力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开展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需要充分计及新能源发电的特点,建立合理的新能源发电出力模拟模型以及考虑新能源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模型。为满足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规划工作需求,本文研究了考虑大规模新能源接入的电力系统运行模拟优化建模。计及不同的运行模拟目标,提出了新能源出力特征指标,以及新能源发电典型出力场景的筛选原则和方法;建立了火电、核电、水电等常规电源的子模拟模型,并根据不同的省区间电力电量交换模式,提出了输电线路电力电量交换模型以及电力电量交换流程;在此基础上,考虑系统运行多约束条件,计及多种电源的优化协调,提出了含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模拟优化模型;进一步分别考虑电力系统长期、短期运行约束,将提出的模型和方法应用于我国实际电网算例系统,开展了系统运行模拟实证研究以及新能源消纳研究。结合我国实际电网的大规模新能源消纳需求,为指导我国大规模新能源基地的实际消纳,本文从风光储联合发电和风火打捆联合输电两方面研究了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负荷特性和电源出力特性的差异,研究了影响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以风光储联合系统输出功率变化率为目标函数,有功功率偏差率、峰谷斜率总和、输出功率波动率为约束条件,提出了风光储联合系统的容量优化配置流程;以风电弃风率小、系统经济性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等为原则,提出了风火打捆输电协调优化规划方法,并开展了电力系统优化规划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对于实际电网中跨区域互联电力系统的新能源消纳研究与电力系统规划研究具有重要工程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遥感模型PROSPECT可以反演植物叶片生化组分,不同的波段组合将会导致不同的反演结果。提出了一种带约束波段相关性最小原则的波段选择算法,并用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对所选波段
源于毛泽东时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一口号,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紧密相联。国际国内对之自20世纪至今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解。事实上,对"半边天"所涵盖的"自
由于光伏发电受地理位置、天气状况和外界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巨大,导致光伏电站的电能输出具有明显的间歇性、随机性,也就导致了光伏电站内部的光伏组件和储能系统、光伏电站与
<正>一、知识归纳(一)金属铝1.铝的物理性质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较软,密度为2.70 g/cm3(属于轻金属,仅为钢的1/3左右);熔点为660.4℃,沸点为2467℃.铝有较强的韧性、延展性,
政府过程的学说与方法及其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朱光磊任何运行中的政府,都既是一种体制,又是一个过程。因此,关于政府问题的研究,必然要求在方法论上突破传统体制研究的范围,开辟出另
将扰动约束技术应用于B啨zier曲线的降阶给出了理想的结果 讨论了将这类方法应用于B样条曲线降阶时结果不理想的原因 ,提出了采用最佳平方逼近技术对B样条曲线做降阶运算的方法
中国402型扬琴共61个有效音位,但实际只有49个音,其中含有12个处在不同位置的重复音。为了解同音高不同位置音在音色上的差别及它们各自的声音特征,本研究基于全消声室的声学
<正>我开设了一节课题研究课《理想的风筝》,三次试教,反复琢磨第二个活动板块,在一波三折中领略了阅读教学的无限魅力:从沉潜文本到关注表达最后贴近童心,三个阶段,是阅读教
色彩词作为语言中一组特殊的词,可以突出反映语言与文化以及认知的关系,其语义还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色彩词研究具有特殊的多重研究价值。文章根据作者所掌握的相关材料,总
<正>计算机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