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对弓形虫速殖子裂解循环中代谢活动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弓形虫宿主范围广泛,生活史复杂,在终末宿主体内进行有性生殖,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生殖,不同生殖阶段的虫体的代谢活性和机制不尽相同。有研究表明,弓形虫胞内、胞外和体内、体外的物质能量代谢也不同。复杂的寄生环境、多变的感染形式要求弓形虫必须具备灵活的代谢能力,使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来调控自身代谢进程来满足寄生生活的需要。那么,弓形虫是如何感受外界复杂的寄生环境变化?又如何调节自身代谢活动去适应不同环境的物质能量需求?在哺乳动物和酵母中,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是一个由α催化亚基、β调节亚基和γ调节亚基组成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复合物,是细胞中的能量感受器,调节多种代谢通路以维持细胞内的能量稳态。AMPK复合物的活性受到AMP:ATP和ADP:ATP相对水平的调节,而γ亚基具有这三者的竞争性结合位点——CBS域。分析发现弓形虫中有一个AMPKγ亚基,其含有2个保守的CBS域。目前,还没有关于弓形虫AMPK代谢活动的研究,本课题以AMPKγ为切入点,研究了AMPK对弓形虫代谢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阐明虫体如何调节自身代谢以满足变化环境下的物质能量需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AMPKγ对弓形虫速殖子的生长至关重要利用条件性蛋白降解系统(Mini-AID系统)得到了带有HA标签的iAMPKγ单克隆虫株,吲哚乙酸IAA的处理能够迅速诱导AMPKγ的降解,导致弓形虫生长受阻,说明AMPKγ对于弓形虫速殖子的生长至关重要。进一步研究发现,AMPKγ的降解使得弓形虫的滑行运动、微线体分泌、入侵、复制和ATP水平等都明显的下降,这说明AMPKγ对弓形虫速殖子的影响基本覆盖了速殖子裂解循环中的每一个步骤。2、AMPKγ通过影响AMPKα的磷酸化调控弓形虫的生长代谢γ亚基是AMPK复合物的调节亚基,可以影响催化亚基AMPKα的磷酸化状态。对AMPKγ降解前后速殖子AMPKα磷酸化状态进行检测发现:IAA处理48 h后,AMPKα磷酸化被显著抑制,说明AMPKγ的降解影响了AMPKα的磷酸化。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弓形虫AMPKα的T221位点为磷酸化调节位点,对应人源AMPKα的T172位点。通过遗传改造弓形虫AMPKα的221位点,使其磷酸化状态表现为动态激活的T221T、持续激活的T221D或抑制激活的T221A。在iAMPKγ虫株表达这3种不同磷酸化状态的α亚基全长及对应的激酶域,并观察其体外生长表型。结果显示:条件性敲除AMPKγ后,T221T虫株的包括入侵能力、ATP水平、复制和新蛋白合成能力在内的体外生长缺陷得以修复;T221D虫株的ATP水平和入侵能力得到恢复,但复制和蛋白合成缺陷不能被恢复;而T221A虫株及表达三种磷酸化状态的激酶域的虫株不改善AMPKγ降解后弓形虫的任何生长缺陷。由此推测AMPKγ可通过AMPKα影响弓形虫的生长发育。α亚基激酶域和全长蛋白的功能差异提示弓形虫AMPKα亚基存在激酶域之外的其他重要功能区。3、AMPK通过磷酸化下游靶标调控弓形虫的代谢活性为了更进一步分析AMPKγ的工作机制,我们首先进行了转录组学分析,比较了AMPKγ降解前后虫体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AMPKγ的降解在短时间内对虫体基因表达没有太大影响,这说明AMPKγ可能不在转录水平对弓形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控。鉴于AMPKγ降解对AMPKα磷酸化的抑制作用,我们对AMPKγ降解前后速殖子的蛋白磷酸化水平进行了检测。通过差异分析,总共筛选到333个磷酸化差异蛋白,其中171个磷酸化水平上升(缺失后/缺失前),162个下降。对磷酸化差异的蛋白分别进行了GO通路分析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蛋白与糖酵解通路、虫体内新蛋白合成、转运载体活性、磷脂相关代谢通路等生物进程相关。本研究通过对弓形虫AMPKγ的研究发现它对于弓形虫的生长非常重要,参与速殖子裂解循环中动态的能量和物质代谢调控。当速殖子释放到胞外后,为了满足激增的ATP需求,弓形虫AMPKα被磷酸化和激活,促进下游分解代谢快速产能。当速殖子入侵到胞内后,为了增殖会提高对大分子物质的合成需求,此时AMPKα磷酸化水平下降,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间取得较好的平衡。综上所述,弓形虫AMPK复合物可感受速殖子裂解循环中所面临的寄生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期代谢进程来应对多变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需求。本研究为理解弓形虫无性生殖阶段的寄生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了新靶标。
其他文献
开花标志着植物成功转向生殖生长,保证了植物的成功繁殖和农作物的产量形成,作物不同品种的开花特性决定了其适宜种植的区域。在陆生植物的地上部分覆盖了角质层作为保护屏障,位于角质层最外层的蜡质赋予了植物抵抗非生物、生物胁迫的能力。本研究包含2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利用对光周期敏感性不同的双亲构建BZ-DH群体进行开花期QTL的定位,并结合节律性转录组测序,对QTL区间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其二是利用EMS
学位
农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防治,对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唑类农药广泛应用于作物真菌病害的防治。但大量报道证实,唑类农药施用后会残留于多种农产品和水环境中,给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带来潜在危害。因此,为了简便快速的分析复杂样品中唑类农药的残留情况,设计和开发唑类农药定量检测和去除新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以新型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建立了检测和去除不同复杂
学位
核盘菌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真菌,可以危害700多种植物,包括重要的经济作物,如油菜。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真菌病毒是一类可以在真菌中复制并增殖的病毒,部分真菌病毒引致植物病原真菌毒力衰退,具有生物防治的潜力。核盘菌中蕴藏着丰富的真菌病毒,而且单一菌株经常被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明确真菌病毒年际动态变化、探究核盘菌群体中病毒多样性和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可以
学位
我国苹果产量和栽培面积均占全球50%。在苹果生产中轮纹病普遍发生,导致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及果实品质下降等,给我国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苹果轮纹病的防控仍旧对化学药剂有着很强的依赖性。然而,大剂量持续使用杀菌剂,会引发抗药性,随着时间持续延长,该问题愈发凸显。以绿色方式对苹果轮纹病进行防控方面遇到诸多挑战。本研究对中国9个省市的苹果轮纹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建立了一套苹果轮纹病菌
学位
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始于精子与卵母细胞相结合,染色质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广泛的重编程,使得终末分化的细胞转换为全能性的胚胎。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主要构成类型之一,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变化规律和重要作用。之前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模式动物上,在猪早期胚胎中精细的组蛋白修饰动态变化目前还不清楚。猪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家畜和理想的动物疾病模型,研究其早期胚胎发育对畜牧生产以及生物医学研究都有重
学位
盐胁迫下甘蓝型油菜幼苗成活率、营养生长、产量及产量品质与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表现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不同品种油菜在不同氯化钠水平下的形态生理特性、生化响应和解剖结构变化,评价和筛选与油菜萌发期和苗期耐盐性相关的重要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的耐盐性在两个阶段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萌发期的重要性,我们利用萌发期强耐盐品种和敏感品种进行转录组分析,以识别参与盐胁迫响应的潜在候选基因。此外,研究了褪黑素
学位
东方巴贝斯虫,寄生在水牛的红细胞内,会导致水牛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严重会造成水牛死亡,极大影响了水牛业的发展。自1997年本实验室报道并确立其为一种巴贝斯虫新种后,对其展开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其只能对水牛致病,而不能感染黄牛,因此说明东方巴贝斯虫具有宿主特异性。围绕这一科学问题,本研究分别从宿主牛红细胞组分差异、东方巴贝斯虫入侵宿主水牛红细胞的受体以及虫体球状体蛋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
学位
动物有两种主要繁殖方式,即胎生与卵生;胎生的和卵生方式在分子层面差异明显,另外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性激素在合成场所及富集趋势也存在差异。为探讨雄性激素受体(AR)对鸡卵泡发育的具体作用,本研究以人、牛、鼠为胎生动物的代表,以鸡为卵生动物的代表,构建了物种间卵泡发育各阶段的对应关系;通过比较物种间卵泡发育相关基因、相关生物学过程的差异,鉴定鸡特有的卵泡发育相关基因;基于超级增强子判断雄激素受体是否为
学位
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能将一个分化的体细胞重编程为具有全能性的胚胎细胞,然而目前对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动态变化及核移植胚胎干细胞(nuclear transfer Embryonic Stem Cells,ntESCs)中染色质三维结构的重编程状况知之甚少。此外,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
学位
鹿茸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对于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机能具有显著的功效,因此倍受人们的青睐。在现有养殖条件下,探索如何提高鹿茸的产量以及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血管生成和软骨内骨化是参与鹿茸形成中两个关键的生理学过程。血管生成可为鹿茸组织内的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加速细胞的分裂与生长;于此同时软骨细胞在多种分子调控下,加快鹿茸软骨内骨化进程并参与血管入侵。因此在分子水平揭示鹿茸血管生成与软骨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