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1/3在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及退出过程中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人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可以在体外连续稳定传代培养并且具有三胚层组织细胞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经过适当条件的刺激,可以分化形成多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为再生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根据早期对于小鼠胚胎干细胞以及人的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一般将胚胎干细胞分为naive与primed两个状态,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类似于植入前囊胚的内细胞团,而primed状态的胚胎干细胞则更类似于植入后胚胎的上胚层细胞。Naive与primed胚胎干细胞之间的内在差异,导致了其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应用前景。因此,目前不少科研人员致力于将传统的人的胚胎干细胞从primed状态诱导至naive状态,以期望发挥人胚胎干细胞最大的应用价值。要充分发挥胚胎干细胞的应用潜力,首先要了解其命运是如何决定的,即细胞的自我更新是如何维持的,以及细胞是如何退出多能性并分化为特定细胞谱系的。Naive与primed干细胞有着不同的多能性维持及退出的调控机制,主要表现为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主要以LIF/STAT3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维持其未分化状态,而primed则主要以FGF/ERK以及TGFβ/Smad2/3维持其多能性,另外,不少研究报道显示,BMP4/Smad1/5以及Insulin/JNK在胚胎干细胞的多能性维持或退出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ID1与ID3(IDs)共同属于HLH蛋白家族,二者互相协同,在胚胎的发育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功能。ID1与ID3在胚胎干细胞中可以被包括BMP4/Smad1/5在内的信号通路激活,但其在维持人primed及naive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方面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研究目的:探索ID1与ID3在协同调控人primed以及naive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维持以及多能性退出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为全面了解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维持机制及细胞命运选择提供新思路,为发挥胚胎干细胞最大应用价值奠定基础。实验方法:(1)分别观察ID1与ID3的单敲与双敲对primed胚胎干细胞生存及增殖能力的影响;(2)分别观察ID1与ID3的单敲与双敲对于primed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以及在EB分化过程中对干细胞多能性退出及三胚层分化的影响;(3)ID1过表达primed在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及退出过程中的作用;(4)利用单细胞测序分析揭示ID1/3对于primed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调控的机制;(5)建立人naive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并观察ID1/3的单敲与双敲对于人naive状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维持的影响;(6)观察naive状态胚胎干细胞对照系及ID1/3敲除系在滋养层干细胞分化中的差异;(7)结合单细胞测序数据以及相关报道,分析ID1/3对于维持人naive状态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调控机制。实验结果:在primed与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中,ID1与ID3的双敲使单细胞的生存能力降低,在加入Y27632之后,细胞的生存能力恢复。另外,ID1/3的双敲,可以延长胚胎干细胞细胞周期的G1期,缩短S期。ID1/3的敲除,使得primed与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志基因表达下降,其中在naive胚胎干细胞中,naive状态的标志基因下调幅度更大。在EB分化过程的早期阶段,ID1/3的敲除,会使得primed状态的胚胎干细胞的多能基因表达迅速下调,即促进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的退出,与此同时,外胚层相关基因表达升高。在EB分化的后期,ID1/3的敲除使胚胎干细胞的中内胚层分化受到限制。在naive状态胚胎干细胞向滋养层胚胎干细胞分化中,ID1/3的双敲,使得滋养层干细胞的分化受到限制。单细胞测序以及后续的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ID1/3的敲除降低胚胎干细胞中AKT的磷酸化水平,而ID1的过表达可以促进AKT的磷酸化,结合已有的相关报道,发现ID1/3可以通过AKT信号通路调控primed及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的维持。另外,ID1/3可以直接通过与TCF3的相互作用,促进naive状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志基因的表达。结论:研究发现,ID1/3通过AKT信号通路,在调控人primed及naive状态的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维持以及退出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与翻译是中国政策、中国治理、中国理念国际工程的重要载体,是国际社会解读中国的重要途径。美国媒介常将中国主流媒体建构为不合法信息来源,“红色威胁”成为最单一价值尺度,实现政治话语对外传播与翻译的表述融通,避免受众误解,外宣达到内宣的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修辞学和翻译学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研究方法,但修辞学者和翻译研究者几乎没有交集。主流的研究方法中缺乏修辞学视角系统阐述语言和
学位
<正>预警机不仅具备预警功能,更是空中力量的倍增器。它具备强大的指挥功能,比地面指挥所更为全面准确,能有效地把陆、海、空多个参战单位紧密地联合成一个作战整体,因此被誉为"空中帅府"。2003年,空警2000实现了载机首飞,随后完成全状态首飞并交付部队试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够独立研制大型战略预警机的国家之一。不久后,空警2000所有装备按计划交付部队,实现了我军信息化装备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期刊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类型、耐药性及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2022年本院骨科收治的3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假体周围感染的影响因素。采集患者关节穿刺液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护理干预联合质控小组动态监控,观察两组
期刊
临床研究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第一部分 维生素D水平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分析背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在肿瘤治疗的应用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瓶颈。维生素D(Vitamin D,VitD)具有
学位
<正>2010年1月~2018年12月,作者单位总共收治了611例多个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PJI)的患者。其中,73例发展为异时性PJI(一个关节发生PJI后,经过一段时间,另外一个关节发生PJI)。平均间隔时间为49.5个月。34例为同侧下肢PJI,38例为对侧下肢PJI,1例为上、下肢均PJI。异时性PJI组合并糖尿病者显著多于非异时性PJI组。女性、糖尿病、多种微生物混合感染是异时性P
期刊
第一部分:基于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构建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妊娠事件风险预测模型目的:本研究拟基于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事件(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APO)预测因素,并针对整体APO、重要APO类型及SLE疾病活动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为SLE妊娠患者风险分层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学位
·研究背景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通常经过抗雄激素治疗后,产生耐药,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但是治疗 CRPC 的手段非常有限,死亡率高,因此亟需更有效的疗法。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有前景的治疗方法。已经有许多文章报道了 CAR NK细胞治疗恶
学位
第一部分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临床疗效预测目的探索溴隐亭敏感试验的临床意义,建立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简称泌乳素瘤)的耐药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3-05~2021-03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了溴隐亭敏感试验的泌乳素瘤患者中对DAs耐药的患者21例和药物敏感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通过ROC分析判断溴隐亭敏感试验各个参数的诊断效力,联合基线指标及其他检验参数使用
学位
目的 评价带线缆孔及大转子结合装置的锁定钢板治疗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21年9月我院因Vancouver B1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锁定钢板联合钢缆环扎内固定治疗的病人27例(27髋)。记录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以及VAS疼痛评分。通过数字化X线摄片对假体、内固定钢板稳定性及骨折愈合情况进
期刊
第一部分:通过宏基因组学研究急性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目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消化系统疾病急诊住院的常见病因,以剧烈腹痛和血清胰酶升高为特征。目前针对AP的治疗选择有限,重症患者往往预后不良,需要探讨新的治疗方案。近年来肠道菌群与AP病情严重度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目前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肠道菌群的16SrRNA分析。本课题拟通过宏基因组学进一步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