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补肾健脾,祛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CKD3-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CKD的中医发病机制,为中医药治疗CKD(脾肾气虚、浊瘀互结型)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方法:1.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门诊符合西医CKD3-5期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属脾肾气虚、浊瘀互结型的患者60例,年龄18-75岁,平均51.58±18.26岁,其中CKD3期患者22例,CKD4期患者24例,CKD5期患者14例。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药:两组患者均以CKD的西医一体化治疗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基础治疗方案上加用肾科常用自拟补肾活血化浊汤(黄芪20g淫羊藿15g白术10g茯苓15g车前子15g法夏8g黄连6g苏叶10g当归10g水蛭10g茅根15g生牡蛎15g甘草6g),对照组不得使用其它任何形式的中药制剂。两组患者在治疗8W后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及各项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观察指标(1)实验室检查指标:两组病例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化验相关指标:肾功能指标的分析: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水平(UA)、胱抑素-C(Cys C);血常规及白蛋白指标: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白蛋白(ALB)水平;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其中血液标本使用BECKMAN-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PTH利用免疫放射法进行测定。(2)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3)随访四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服用中药煎剂可以导致患者血钾水平升高,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应当严密监测患者血钾水平,并及时处理。(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资料均运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s)表示,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前后两组病例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值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值均有所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2.治疗前后两组病例疾病总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病例总疗效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3.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肾功能指标(Scr、BUN、UA、Cys C)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Scr、BUN、UA、Cys C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Scr、BUN、UA、Cys C各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后两组病例HGB、RBC、ALB指标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可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前后两组病例血清钙、磷及PTH指标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钙、PTH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磷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钙、磷、PT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钙、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和随后一月的随访中均未出现与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实验表明,“补肾活血化浊汤”联合常规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较单纯西药治疗,在改善CKD中证属脾肾两虚,浊瘀互结型确有一定的临床优势,不仅可降低患者Scr、BUN、UA、Cys C、PTH水平,同时可增加患者HGB、RBC、ALB、血清Ca2+水平,显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CKD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