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液晶聚酯酰亚胺是一类新型的液晶聚合物,在航空航天、光学纤维、电子器件、液晶显示和激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本文自行设计合成了4种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共混、辊炼、熔融挤出法制备了TLCP/酚醛树脂(PF)共混复合材料,研究了TLCP的加入对PF共混物形态的影响、对PF共混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Higashi直接缩聚法原理的基础上,利用分步投料法,以N,N-己二撑-1,6-双苯偏三酸酰亚胺二胺(IA6)、对羟基苯甲酸(PHB)、不同的二酚单体为主要原料制备了4种液晶聚酯酰亚胺,分别为三元(DHBP)、三元(PHQ)、四元(HQ)和四元(BP)。采用FTIR、DSC、POM和WAXD表征液晶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4种液晶聚合物都出现酰亚胺特征峰和亚甲基官能团,表明合成按照既定路线进行。由于三元(PHQ)聚合物的介晶基元比例高,故其熔点(Tm)比三元(DHBP)的高34℃;两种四元液晶聚合物和三元(DHBP)比较,由于加入了不同的二酚单体,其熔点和清亮点都降低了10℃以上;POM观察表明,4种聚合物均为热致性向列型液晶,且存在很宽的介晶区间;5%的分解温度均大于380℃。2.通过一步和两步共混法制备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酚醛树脂(PF)共混物。采用POM、WAXD及TGA等手段研究TLCP的加入方式、温度、TLCP加入量、固化时间对TLCP/PF共混物的形态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步共混法是这种液晶聚酯酰亚胺和酚醛树脂理想的混合方法;230-240℃为理想的共混温度;当液晶含量为7.5%时,初始分解温度比纯酚醛提高了32.58℃;两步共混法比一步共混法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24.88℃。3.采用非等温DSC方法研究了不同升温速率下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酚醛树脂(PF)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采用Ozawa和Kissinger两种方法,计算TLCP/PF复合体系的固化反应活化能,结果具有一致性。将TLCP加入到PF中,加速了PF的固化反应,降低了其固化反应活化能,当TLCP加入量为3%时,复合体系的活化能最小为140.0kJ/mol(Owaza模型)和127.8kJ/mol(Kissinger模型)。加入固化剂时,固化剂的反应基团参与了PF固化反应,促进了复合体系的固化,当固化剂含量为6%时,复合体系的活化能最小为136.3kJ/mol(Owaza模型)和123.8kJ/mol(Kissinger模型)。4.制备了热致性液晶聚酯酰亚胺(TLCP)/酚醛树脂(PF)复合材料,研究不同TLCP的含量对TLCP/P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LCP加入量为5%时,TLCP/PF共混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初始热分解温度分别提高了23.77%、26.99%和25℃。
其他文献
文化负载词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可译性,针对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这一不可译性,人们普遍采取汉语拼音音译策略,但是还是有部分人对这种翻译策略心存顾虑,因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成为了新经济的标志。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为企业建立核心竞争力创造的条件,它改变了企业运作方式,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从而拓宽了企业的延伸空间
为明确不同热烫方式对百合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卷丹百合鳞茎为原料,分别采用沸水和蒸汽热烫处理不同时间(0,20,40,60,80 s),研究百合粉的主要营养成分、表观形态、粒径分布、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华东联席会9月14日在上海举办,近百位华东区域的建筑设计院负责人参会。上午邀请到中设协副秘书长田军、建筑设计分会会长张桦、副会长丁杰民、
作为中国除电力行业外最大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部门,钢铁工业碳排放评价方法备受关注。针对目前钢铁工业碳排放分析方法在系统边界,排放因子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企业碳排放评价
<正> 笔者在工作中用32P局部敷贴方法治愈慢性鼻前庭炎患者5例,治疗时间短,病人无痛苦,疗效确实。现报告如下。治疗方法:取6公分长、直径2毫米竹棒1只、脱脂棉2毫克,将脱脂棉
心性论也可以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人的心性的理论和学说。心性论探究人的本质、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理想和人格修养等问题。中国哲学从一开端就着眼于人和人的生命,并一直
劳务派遣制度是一种富有弹性并且非常灵活的用工方式,是对我国传统就业模式的重要补充。本文首先介绍了劳务派遣的含义、分类、优势、出现的问题,最后就我国劳务派遣制度应遵
采用改进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辨识北京都市区各区县2004—2008年、2008—2012年产业结构演变方向;总结北京都市区各地域单元产业结构演进空间分异的规律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