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不断兴起,一个在传统语法框架下被长期忽略的语言现象——语块被引领到了国际语言学研究的焦点。在国内,语块的研究一出现就立即自然地和二语习得相结合,语言学家们试图借此找到国内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低效率的出路。语块被普遍认为是兼具句法和语义特征的多词集合。它的“出现”打破了长久以来以单词为基本语言单位的传统语言观。语块研究者认为,语块才是不可再切分的最小语义和句法组合。目前,国内外对语块的定义还莫衷一是。本研究在综述了已有研究所给出的种种定义的基础上,试图在共现、格式塔语义和多产性几个维度上探讨语块的决定性特征。讨论分别在语言习得和发展理论及认知理论框架下展开,为语块的存在寻找到了佐证:语言的公式化属性决定了本族语者能够快速流利地使用大量语块语言;语言的双重机制认为分析型处理机制(analytic processing)包含着语法规则与词、词素之间的关系,用来创造、建构新的语料,而整体性处理机制(holistic processing)则依赖记忆中存取的语块;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组块分割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手段,将它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能有效地扩充短时记忆量,从而提高对语言信息量的掌握程度;对本族语者初期语言习得的观察发现,在母亲语言的长期熏陶影响下,儿童能正确使用句法较为复杂的语言结构,他们有能力自动切割出部分语块,并正确添加到自己的语言当中;二语习得领域也有类似的发现,即二语学习者倾向于借助语块的使用来提高自身语言的流利性和地道性。本文实证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采用录音手段采集来自宁波大学大学英语口语课程期末测试中的口语语料,包括大学英语口语Level A.B.C.三个层次,各35名被试;b)将口语语料转写成文字语料;c)确定本实证调查所考察的语块种类;在综合分析了Becker(1975)、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Lewis(1993)的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也提出了自己的工作分类,旨在划定后半部论文实证研究中对语块的考察范围。本文把语块大致分为5类:(1)聚合词短语(polyword phrases)、(2)习惯搭配(collocations)、(3)惯用表达式(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4)短语限制结构(phrasal constraints)和(5)句子框架(sentence builders);d)对比、分析、统计各层次学习者语块使用的数量和频率等特征。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1.三个层次的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其语块使用的总数、种类和频率基本成正比,总体上验证了论文提出的研究假设。2.被试对本研究所考察的五种语块的使用分布不均,对可变性相对较小的多词集合的使用掌握较好,而可变性较强的短语限制结构和句子框架语块使用较少或错用较多,习惯搭配的使用较之本族语者明显不足。总的来看,被试的语块运用多表现为低水平层次语块的简单重复。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首先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研究动机,然后概述论文总体内容和结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介绍对语块的定义和分类,总结前人研究,提出自己对语块决定性特征的概括,并界定本文实证调查所考察的语块种类。第三部分在语言习得与发展理论及认知理论下探讨语块的存在理据。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是实证研究,第六部分是论文的结论,描述本研究对语言研究及英语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论文本身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