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火灾烟雾识别算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f8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最近几年的火灾事件统计资料表明:世界各国每一年都会有各类型的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我国也是一个火灾多发的国家,几乎每一年都会发生群死群伤的重大火灾事件,对于我国的和平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防火减灾工作显然已经是维持社会稳定、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个重大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图像型室内火灾烟雾识别算法,将该算法与目前各建筑物内的视频监控平台相结合,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火灾烟雾信息,从而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火灾的确认与处理。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火灾探测设备在火灾探测方面的不足之处,比如探测速度不足、受环境影响大等,阐述了新型的图像火灾检测系统快速和准确识别火灾的优点,同时对国内外的火灾烟雾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图像型的室内火灾烟雾识别算法。本文所提出的室内火灾烟雾识别算法主要包含三大模块:视频图像的预处理、运动目标提取和火灾烟雾特征分析。视频图像的预处理模块主要目的是对图像进行降噪处理,以便为后续的目标分析提取可靠的图像信号源;运动目标提取算法为后续目标识别提供可研究的对象,同时为了兼顾算法的实时性的需求,本文采用的是ViBe(Visual Background Extractor)前景检测算法;火灾烟雾特征分析提取烟雾的静态与动态特征,包含火灾烟雾颜色特征、火灾烟雾模糊度特征、火灾烟雾的能量曲线特征、火灾烟雾运动方向向上性特征,通过综合这四个特征来区别烟雾与非烟雾目标,最终完成火灾烟雾的识别。最后本文给出了整个算法的结构设计与分布式集群的系统架构设计,并对所提出的算法进行大量视频实验与现场环境测试实验,提出了三个性能指标:系统响应时间、算法处理每帧图像的平均耗时和烟雾区域所占像素比来衡量整个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整体性能较优,实时性较好。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提出“智能电网”的概念。电力通信网作为电力系统数据传输、信息交换的重要通道,成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灵活的无线通信方式成为构成电力通信网的首选方案。鉴于智能电网的数据交换量大,分配的电力通信频谱资源有限,无法满足应用需求的现状,本文将认知无线电(CR)技术引入智能电网通信系统,通过感知外界通信环境的状况,对应用的频段、带宽等参数进行自适应调整,以实现提高
构建与特高压输电网相配套的长跨距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对我国特高压电网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概述了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基于功率预算的简单原则,给出了不同速率不同跨距下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的设备配置方案;基于拉曼放大器的半解析模型,模拟分析了拉曼放大器结构参数与其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基于遥泵放大器的数值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遥泵放大器结构参数与其
在简要介绍超宽带无线通信及综合分析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超宽带无线通信中的主要定位原理,而TDE(Time Delay Estimation)是超宽带定位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在查阅了大量中
随着无线通信,微电子机械制造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WSN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集成有感知、数据
本论文介绍了线状目标识别与跟踪的基本方法。目标识别方面,对多种直线提取算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基于伪方向的直线提取算法。该算法通过设计的3*3目标算子与边缘图像
中红外光源在军用及民用等多个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稀土掺杂硫系玻璃是实现中红外发光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发光很微弱,寻求有效的手段来增强中红外发光显得格外重要。光子晶
传统的电磁场理论,着重研究的是电磁波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稳态场,即时谐场。长期以来,研究时谐场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已相当成熟。近些年来,对于与电磁脉冲有关的瞬变电磁场的传播规律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其中,导电媒质中似稳瞬态电磁场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是研究瞬变电磁场在导电媒质大地中传播特性的重要手段。本文的工作就在于实现三维场的时域有限差分模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快速准确数字化建模的三维重建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三维重建模型在模式
随着无线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实时视频信息的场景越来越多。在无线环境中,视频传输通常受到遮挡物,环境,天气以及信号自身衰减的影响,从而导致数据
如今以ARM处理器为主CPU的嵌入式硬件平台,几乎己经成为信息产业的硬件标准。一方面,它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另一方面,它为高速、稳定地运行嵌入式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