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及其仿生纳米颗粒用于肿瘤治疗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gghh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由于纳米颗粒表面功能化策略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研究人员正在寻求使用人体自身的血液循环细胞作为药物载体。在它们之中,血小板,一种来源于巨核细胞的血液循环细胞,在各种生理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凝固、止血、机体的天然免疫反应和肿瘤转移。通过利用它们固有的特性,研究者们展现了一种策略,即利用血小板和血小板仿生纳米系统去应对不同的问题:伤口、肿瘤和细菌感染。与传统的聚合物、脂质体和无机纳米颗粒为基础的递送系统相比,血小板及类血小板介质拥有很多优点:增强的循环时间、足够大的体积和表面积去载入或者结合药物,以及它们固有的对某些疾病的靶向能力。本文概括了血小板及血小板膜包覆纳米颗粒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针对目前纳米医学领域所遇到的问题,我们利用血小板及血小板膜包覆的技术优势,开展了以下工作:1.肝癌靶向治疗,特别是转移瘤形成后,所面临的两个主要挑战:特异性靶向的药物递送和肿瘤区域可控性的药物释放。本研究中,我们呈现了一种血小板膜辅助的光热-化学治疗策略:作为一种光热试剂,聚吡咯(PPy)纳米材料和抗肿瘤药物阿霉素(DOX)被同时载入血小板膜中形成PLT-PPy-DOX。所形成药物传递系统继承了血小板膜免疫逃逸和肿瘤靶向的特点,然后通过尾静脉注入到原位肝癌裸鼠模型中。PLT-PPy-DOX纳米系统大量聚集于肿瘤组织中,在808nm激光的照射下产生高热,不仅可以烧灼肿瘤细胞,同时也可以刺激阿霉素(DOX)的释放。这种局部化疗和光热治疗的联合,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在抑制原发瘤的生长和肿瘤的远端转移方面表现突出。这种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自然细胞膜和良好降解能力的有机光热试剂的局部治疗方式,为设计仿生纳米载体用于肝细胞肝癌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2.通过利用和激发内源性免疫系统靶向肿瘤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当前所批准的免疫治疗制剂常常不能够产生足够强烈的免疫反应,并且伴随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产生。本研究中,我们展现了一种血小板辅助的局部光热-免疫治疗模式(PLT-ICG-Cp G):光热试剂吲哚青绿(ICG)和免疫佐剂Cp G寡脱氧核苷酸(ODNs)包裹进入作为肿瘤靶向性递送载体的血小板中,所形成的复合物随后通过尾静脉注入到原位肝癌小鼠模型中。这种光热-免疫治疗系统继承了血小板免疫逃逸和肿瘤靶向的特点,可以直接靶向原位肿瘤细胞,诱导免疫性的细胞死亡(ICD),同时释放肿瘤相关抗原(TAAs),通过与免疫正常化治疗(anti-PD-1治疗)联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同时重置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从而获得强烈的远端效应(abscopal effects)来抑制肿瘤的远端转移,并且提供长效的免疫记忆来抑制原发肿瘤消融后的肿瘤复发。这种采用生物相容性的自然细胞和FDA认同的制剂的局部治疗方式,通过联合免疫正常化疗法,可以为中晚期肿瘤病人的原发瘤的治疗,抑制肿瘤的远端转移和预防肿瘤复发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其他文献
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及生长速度快,是一种具有较高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海洋经济贝类.文章主要从方斑东风螺人工育种、营养需求及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相关致病菌的鉴定及防控3个方面展开概述,旨在为方斑东风螺养殖产业健康、高效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方斑东风螺是我国及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由于养殖底质污染,导致方斑东风螺病害频发。本研究从健康方斑东风螺养殖池底沙中筛选蛋白酶高产菌株,基于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特征对高产蛋白酶菌株进行鉴定,通过菌株溶血性检测和药敏试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及金属盐进行优化,并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考察了其对方斑东风螺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COD)、底沙(
期刊
目的:研究孤儿核受体NR2E1(orphan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2,group E,member 1)在小鼠肝脏组织及肝实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R2E1低表达或敲除在高脂干预条件下对肝实质细胞及肝脏损伤的影响。方法:构建细胞及小鼠的NAFLD模型,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学位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恶性肿瘤之一。除了传统的手术切除,放疗和化学疗法外,诸如纳米光热疗法和生物疗法之类的最新技术也正在逐步应用于肝细胞癌的治疗。本课题旨在将纳米技术的优势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的靶向能力相结合,构建新型的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方
学位
缺氧微环境(Hypoxic environment)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被证实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Tumor-derived exosomes,TDEs)被认为是肿瘤转移的“载体”,在低氧条件下,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对肿瘤有一定的意义。然而,关于缺氧微环境中结直肠癌分泌的外泌体介导的结直肠癌转移中的具体调控作用及潜在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根据研究背景及现状
学位
背景和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及其所致的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早期共同的病理基础,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并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由于近年来多项靶向β-淀粉
学位
背景: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在生物学和临床上具有异质性。p53途径的缺陷导致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困难以及不良的临床预后。母系胚胎亮氨酸拉链蛋白激酶(Maternal Embryonic Leucine Zipper Kinase,MELK)在人类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其高水平表达与侵袭性肿瘤和较差的生存率相关,表明该激酶是潜在的治疗靶标。MELK介导侵
学位
第一部分:脱氧核糖核酸酶γ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中的效应目的:此部分旨在探讨脱氧核糖核酸酶γ(DNASE1L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分析DNASE1L3的表达量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预后的关系,观察DNASE1L3对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效应。方法:我们首先研究DNASE1L3在不同肝癌数据库内的表达水平,对来自TCGALIHC数据库的364例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
学位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指肿瘤细胞产生和生活的内环境,其细胞组分复杂,异质性较大,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展及转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作为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已被证实可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肿瘤-免疫细胞”的“crosstalk”,从而参与恶性肿瘤的多种生
学位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疾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强度减弱和全身各处易于骨折等特点。峰值骨量是正常生理条件下骨成熟期的最大骨量,是决定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孕期不良环境可致子代低出生体重,并与成年后峰值骨量降低密切相关。提示,低峰值骨量存在胎儿发育起源。合成类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由于其容易透过胎盘并可促进胎儿肺成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早产相关疾病。然而,孕期应用地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