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绘画中的品茗环境设计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Willy_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中,茶文化融合中国的儒释道思想,在众多优秀的文化里占据着一席之地。时至今日,茶作为健康饮品依旧深受世人的喜爱。中国人喝茶经过了药、食、饮三个阶段,随着中唐茶圣陆羽所著《茶经》问世,以及唐代僧人和士大夫推动的茶会和茶宴,品茶开始走向艺术化和精神化的道路。中国历代的品茗方式是随茶制工艺的演进而改变的,唐宋时期是团茶饼茶,明代以后则是散茶、叶茶。这一革命性的改变,使得饮茶方式不再繁复,从上层社会普及到民间。饮茶作为生活之必需,出现在了读书,交友,游玩,清谈,静坐等多种场合。明中叶以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带来了人民生活之富庶,各阶层更是追求个性化和性灵化的表达,尤其是明代文人,在他们的倡导和带动下,明代茶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十分注重营造品茗环境。我们今天的饮茶方式和明时基本相近,今时今日茶文化之热度不减,有人为健康喝,有人为精神喝,有人为交际喝,但多多少少总对传统茶文化的精髓领会不足。我们应该对传统茶文化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就应该深入研究和了解古代特别是明代的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对当时的品茗环境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真正理解体悟茶文化的精髓内涵。研究明代的品茗环境,对于了解明人的生活方式和今天在茶文化影响下的空间环境设计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艺术史研究的重要手段,明代的绘画作品存世量丰富,其中有很多涉及品茗环境的作品,这些绘画作品形象直观的描绘了明代的茶饮空间。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明代的品茗环境设计思想以及明人的审美品位。
其他文献
针对混凝土工程施工在保证有足够后期强度的同时要求早期有较长的凝结时间的新课题 ,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并通过试验 ,探讨了超缓凝混凝土的配制。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针刺足三里穴对炎性痛症大鼠不同部位中瞬态电压感受器阳离子通道香草酸受体亚型1(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清洁级雄性SD大鼠54只,驯养7天后,经过初选后,将确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层面,凸显"大时代"崇高感的宏大叙事始终是主流文化的核心叙事策略之一。大众文化的视觉表意实践对这一叙事策略的编码过程,不仅带有主流文化的深刻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区内区域行政一体化将会是必然趋势。在外向型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毗连的城市需要便捷通关、降低成本,从而促进了检验检疫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整合。通
《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是古尔德全面系统地解读马克思《大纲》(即《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一部研究力作,该书以《大纲》为基本文本依据,通过内在的解释和辩证的方法将马克思哲学重建为社会本体论。即系统哲学与社会理论的结合。这一新颖而独特的见解不仅敞开了解读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路径。同时也引发了重新解读马克思的问题。因此,梳理并探讨古尔德重建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尝试,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特别是文本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传教目的是十分明显的。它通过介绍新旧约主要内容、基本教义、基督教与国家的兴衰、传教士办医院、教堂的功能、科学知识等,从多个方面呈现了基督教
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化疗药物损伤周围神经而产生副作用,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四肢感觉弱化、缺失等。发病机制因化疗药物而异,化疗方案、疗程以及药物累积剂量决定了
明以前,岭南长期被视为蛮夷之乡和瘴疠之地,不仅与中原呈空间分隔状态,而且被视为一个文化分界。汉唐时期地理志的岭南书写,形成了异物书写传统,构成了岭南的异文化形态,但也
<正>利用端羟基聚有机硅氧烷为基础生胶,白炭黑做增强剂,含氢硅油为交联剂,有机铂为催化剂,在室温下硫化脱氢发泡,获得了硅橡胶泡沫。随着基础胶料粘度增大,胶料固化的起始凝
唐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现存广州南海神庙,为广州现存最早的唐碑。元和十二年(817),韩愈撰文,陈谏书,高2.47米,宽1.13米,楷体。该碑记述了唐元和十二年(817)诏用前尚书右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