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态下防寒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qz614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范围广阔,寒区面积较广,同时随着冷库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在室内外从事无采暖作业或在极区工作以及在冷藏设备中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低温环境对人体会产生伤害,如果防护不当会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冻伤,因此,防寒服的研究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家关注的重点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防寒服的保温性能。然而很多情况下,人需要在穿着防寒服进行工作,甚至从事较高强度的运动,此时人体所需的服装保温和透湿能力与静止状态不同,需要低热阻和较高透湿能力的服装,否则会引起工作人员的热不舒适,降低工作效率,严重还会引起中暑现象。因此开展运动状态下防寒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很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防寒服在运动状态下的热舒适性,同时研究具有热阻和湿阻可调节的防寒服,使得同一种防寒服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下都具有良好的热舒适性。具体研究内容:(1)风速对防寒服材料的热阻和湿阻的影响;(2)运动状态下防寒服的热湿舒适性研究。(3)热阻和湿阻可调节的防寒服的设计与性能评价研究。通过研究,本文得到以下六个结论:(1)三种防寒服材料的透气率:FSM>DTM>XMM。三种防寒服材料的热阻和湿阻值:DTM>XMM>FSM。风速对防寒服材料的热阻和湿阻影响不大。(2)风速可以显著降低防寒组合装备的热阻和湿阻。运动可以降低防寒组合装备的热阻和湿阻,但影响较小。(3)在寒冷环境下穿着热阻值偏低的服装,在静站阶段感觉稍微有点冷。在快走阶段人体不冷不热较为舒适。在快跑阶段由于运动水平较高,穿着三种防寒组合装备时皮肤表面都会出汗。(4)在第四章防寒服热湿舒适性研究的人体穿着实验过程中,主观评价与人体生理指标之间有相关性,在0.01水平上,心率与冷热感、疲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率与皮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在0.01水平上,平均皮肤温度与冷热感、疲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平均皮肤温度与皮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5)七种开口组合下防寒组合装备的热阻和湿阻值排序均为:XMMEBO<XMMECO<XMMESO<XMMEBC<XMMECC<XMMESC<XMMEAC,在有风运动状态下,XMMEBO即背部开口和底摆同时打开时防寒组合装备热阻和湿阻最小。(6)在对热阻和湿阻可调节防寒服进行人体穿着实验时,当打开防寒组合装备的通风开口时,XMMEB和XMMEC的平均皮肤温度、热感和湿感都呈现下降趋势。XMMEB的平均皮肤温度、热感和湿感下降幅度较大,XMMEC的平均皮肤温度、热感和湿感下降幅度较小。XMMEB和XMMEC的汗液蒸发量都大于XMME。其中XMMEB汗液蒸发量最大,XMMEC次之。
其他文献
表现作为20世纪西方美术的一种普遍倾向,表现的维度在艺术家的实践中得到不断拓展:装饰的、激情的、梦幻的、抗议的、抽象的、触觉的……。在这些维度中,表现的形式以艺术家丰
在2009年,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受到政府、学术界、各类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在预算资金管理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了基于现金流的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措施。
下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相关的施工实践,分析了影响沥青路面乎整度的原因。高速公路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声低、易维修等优点,工程施工中质量控
医院客户关系管理是借助信息平台,在医院内部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借鉴CRM管理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营销理念,为病人提供更经济、快捷、周到和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扶贫,有助于财政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发挥滚雪球效应,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加大扶贫力度,加快扶贫进度,有利于培育特色产业、实现
学位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形势下,机关文秘工作和相关的文档管理,要以科学
CH09W80是由八倍体小偃麦TA17047与高抗小麦白粉病品种晋太170杂交,回交选育出的抗白粉病小麦新种质。苗期对我国广泛流行的白粉菌株E09,E20,E21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抗性表现与其
《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角度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中的两性关系。男女主人公最终能冲破社会桎梏,是他们遵循本我,从而达到和谐关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调查性
因果关系是自然语言文本中的一种重要的关系类型,在关系推理等许多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因果关系进行抽取是文本挖掘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但目前因果关系抽取仍是一个新兴领域,并无成熟的研究体系与公开测评的数据集,现有成果均自有一套研究体系无法横向比较,是阻碍因果关系抽取取得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现有相关概念、研究方法、实验数据以及标注方法等内容均分散在各个研究中并没有系统的总结,使研究者无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