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有效性测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以《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地区的空间规划制度正面临调整或变革。然而,规划有效性研究仍然滞后,对于“现行规划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实际作用”、“如果现行规划失灵,问题出在哪里”等基本问题,缺少清晰答案。这些问题不解决,空间规划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带有盲目性。推进规划有效性研究能够促进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空间规划有效性的评价标准问题是困扰相关研究的核心理论难题。本文在总结、改进和融合已有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空间规划有效性理论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评价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耕地保护、城镇用地管控方面的有效性;继而探讨了规划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并阐述了相关政策启示。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如下:
  (1)针对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特点,提出结合指标执行情况和实际土地利用状况评价一致性,并从三面改进了土地利用与规划一致性的评价方法:①建立包含合规率、饱和度和容余率的空间吻合度测度指标体系;②从土地利用演化的角度,将一致性分为强有效、弱有效、强失效、弱失效四种情形;③从空间形态的角度,将规划实施区分为有效、次有效和无效三个层次。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能更好地揭示实际与规划的吻合度、吻合度变化的直接驱动力,以及吻合度等级差异。
  (2)明确空间规划效能内涵并重构效能评价方法。将规划效能内涵解构为规划影响决策和规划改善决策两个层面,进而提出规划效能评价的两个关键性难题在于:决策违背规划情形下,如何考察规划对决策是否产生影响;如何评价规划对于改善决策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对于前者,提出可以从违背规划的决策与规划目标之间的作用关系及规划目标的合理性入手加以解决;对于后者,可通过评价规划的事后效益来反映规划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这一评价方法可以缓解当前客观评价规划效能与直接评价规划效能难以兼得的困局。
  (3)融合一致性和效能理论的空间规划有效性分析框架涵盖实际与规划吻合度、规划对决策影响力、规划对改善决策的作用等内容。具体而言,首先考察结果与规划是否一致:如果相互吻合,则规划有效;反之,分析相关决策对规划具体方案的参考情况。如果决策违背规划具体方案,但有利于实现规划目标,则规划有效。决策违背规划方案且与规划目标相冲突的情况下,若规划目标合理,说明决策无视规划、损害规划有效性;如果规划目标不合理,决策违背规划是正当的,不损害规划有效性,但规划本身仍是缺乏效力的。相对其他规划有效性评价理论,这一框架内容较为全面,且具备可操作性。
  (4)案例研究的结果显示,贵阳市耕地“快占慢补”,合规率、饱和度下降,容余率上升,合规耕地减少和新增耕地中违规耕地比重高是主要驱动力;但仅少量新增耕地和被转用耕地属于规划无效等级。建设用地配额消耗过快,合规率、容余率大幅下降,饱和度显著上升,新增合规与新增违规城镇用地规模均较大,但与规划城镇建设区不连续的违规城镇用地开发较少。后续决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总体参考度较高,但一些微观层面的决策与规划存在一定出入。有些违背规划的决策并不阻碍规划目标的实现;违反规划目标的决策由规划目标不合理或决策者无视规划造成。违规新增城镇用地存在规划调整完善、低丘缓坡开发、基数调整、所谓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未批先建五种情形,大多数情况下前两种情形与规划目标不冲突,情形三、情形四符合规划目标,最后一种情形损害规划有效性。事后效益方面:①案例区建设占用耕地快于规划预期、占优补劣现象突出,新增耕地单位面积产出能力低于被转用耕地,耕地开发引发生态环境负面影响。②单位面积城镇用地的投资密度和产出能力在提高,但人口供养水平在下降;案例城市建成区扩张速度相对其他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超前于非农人口与经济的增长,丑占用大量耕地;新增违规城镇用地高效利用和低效闲置并存。
  (5)规划不合理,规划刚性与弹性及规划实施管理的缺陷,地方政府执行意愿不足和市场的冲击是规划失效的重要原因。应从耕地保护战略重心转向农业产出能力、增强约束性和提升灵活度相结合协调规划刚性与弹性、改善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力和包容性以及优化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成效。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