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TPO用于一线治疗无效的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研究/抗GPIbmAb促血小板凋亡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ui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用于一线治疗无效的妊娠合并ITP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暂时或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免疫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的1/3,是临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自身抗体导致的血小板破坏增加或血小板生成不足均可导致ITP。ITP是早孕阶段最常见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在孕期血小板减少病例中约占5%。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109/L)的病人有自发性出血、产后出血及胎盘早剥的危险。抗血小板IgG型自身抗体能够透过胎盘屏障从而导致新生儿暂时性血小板减少。若母亲怀孕期间患有ITP,约8.9%到14.7%的新生儿有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有约1.5%的新生儿出现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妊娠合并ITP的一线治疗方案与非妊娠ITP患者治疗方式相同,均为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近期一项回溯性研究报导显示,在妊娠合并ITP的患者中,糖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有效率小于40%,低于非妊娠患者。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是一种糖基化的全长的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分子量约为90000道尔顿。rhTPO是一种重组的c-Mp1配体,其氨基酸序列与内生TPO相同,但糖基化程度更高。在人及动物模型中rhTPO均被证明能有效升高血小板。rhTPO已被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一线治疗无效的慢性ITP。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60.3%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型的患者中rhTPO能快速升高血小板数量。本研究应用多中心、开放性、前瞻性的研究方法,研究rhTPO用于妊娠合并ITP治疗的的疗效及rhTPO对孕妇及胎儿健康的影响。研究目的:本试验为多中心、开放性、前瞻性、单臂试验,旨在研究rhTPO用于治疗激素和(或)IVIG抵抗的妊娠合并IT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方法:1.入选标准为依照临床规范诊为ITP的18至50岁之间的孕妇;伴随有出血症状;激素和(或)IVIG治疗无效(入组时可伴维持量激素治疗);两次血小板输注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增量小于10×109/L;孕妇血小板计数低于30×109/L;孕龄大于12周。2.所有参加试验的患者均给与初始计量300U/kg的rhTPO治疗,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每日一次,连续14天,随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由于孕妇有高凝倾向,妊娠合并ITP患者仍有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避免血栓形成,维持治疗阶段rhTPO用量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调整。3.试验的首要终点为治疗第14天时受试者血小板计数是否大于30×109/L。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定义为血小板计数至少为100×109/L且没有出血症状。部分缓解(response,R)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且为用药前血小板计数的至少两倍。无反应(nonresponse,NR)定义为血小板计数小于30×109/L。次要终点为:母亲或新生儿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生时新生儿的血小板计数,对有血小板减少的新生儿,还应于出生后第3、7、42天进行血小板计数;死产;早产(未满37周);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不足2.5kg)。4.怀孕期间,每周对受试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监测。分娩后每四周检测一次,直至分娩后24周。新生儿的健康指标及发育状况由儿科医生每月评价一次。5.出血评分:在受试者入组后第1天及第14天评估出血评分,以评价其出血严重程度,评价标注参照Gruppo Italiano Malattie Ematologiche dell’AdultoITP工作组提出的标准。6.本试验收集首次注射4周后、rhTPO治疗结束后、分娩6个月后受试者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试者是否产生抗rhTPO抗体,若产生抗体则进一步检查抗体是否具有中和性。7.数据分析所有接受过至少一次rhTPO注射的受试者均纳入安全性分析。所有数据应用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SPSS)软件 22.0 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病人资料在2015年3月20日至2015年11月17日间,共有32名诊为孕期ITP的患者入组,其中一名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疗前诊断由ITP更改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故实际入组人数为31人。所有31人均在产后接受了 24周的随访。新生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53周(范围39至68周)。入组时,入组对象的中位年龄为26周岁,入组时的中位孕龄为24周(IQR,16至27周),基础血小板计数的中位数为10×109/L(IQR,6~12×109/L)。23名患者于妊娠前即诊断为ITP,占入组人数的74.2%(23/31),8名患者于妊娠期间诊为ITP(25.8%,8/31)。入组的ITP患者均接受过一线治疗且治疗无效。2.疗效在31位入组者当中,23位患者治疗有效(74.2%治疗有效),其中有10名患者达到完全缓解,13名为部分缓解。其余8位患者治疗无效,尽管他们的血小板计数也有所上升但并未达到部分缓解标准。出血情况方面,31位入组者当中26人的出血症状有所改善。停止rhTPO给药后,受试者的血小板计数逐渐减低,在停药4周和12周时的无复发生存率(即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分别为69.6%(16/23)和21.7%(5/23)。3.安全性受试者对rhTPO耐受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轻微副反应有眩晕、疲劳、注射处疼痛各1例。在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生先前未报道的不良反应,未发生因不良反应而退组的病例。未发生产科事件,未测出抗TPO自身抗体。全部31名新生儿当中,在中位53周(范围39~68周)的随访期内,无先天性疾病或发育迟滞报导。结论本试验证实rhTPO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起效迅速的妊娠合并ITP治疗方案,用于一线治疗无效且血小板输注治疗抵抗的妊娠合并ITP患者的治疗。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rhTPO及其他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应用于孕期管理提供了依据。第二部分:抗GPlb单克隆抗体促血小板凋亡的研究研究背景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临床出血性疾病的30%,以外周血中血小板数目减少为特点,症状轻者可无出血症状,严重者发生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ITP患者免疫失耐受,产生了针对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及GPIb/IX的自身抗体,20-40%的ITP患者有抗GPIb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凋亡也是血小板清除的重要途径,用抗GPIb自身抗体导致ITP的患者的血浆孵育健康的血小板,观察到有血小板凋亡现象。由此可见,GPIbα和凋亡均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应用抗GPIbα单克隆抗体(monoclone antibody,mAb),利用Balb/c小鼠建立被动免疫ITP动物模型,研究抗GPIbα抗体同血小板凋亡的关系,探索造成ITP的可能的机制。方法一、NITG能否不通过Fc段或F(ab)2结构引起血小板减少1.IVIG能否缓解GPIbα单抗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将WT Balb/c小鼠分为四组,分别为IVIG+NIT G组,IVIG+NIT B组,PBS+NIT G组,PBS+NIT B组。于实验第一天(D0)注射 10%IVIG,抗GPIb单克隆抗体NITG或NITB于一日后(D1)注射。观察各组小鼠血小板变化情况。2.单价NITG Fab可否引起血小板减少给WTBalb/c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完整的NITG抗体(1.5μg/只)、NIT GFab(1.0μg/只)及PBS(1.5μg/只),以每只小鼠注射前的血小板计数为基准,计算注射后每日血小板占基数的百分比。二、NITG及单价NITG Fab是否可导致血小板凋亡1.NIT G及NIT G Fab可否引起PS暴露给WTBalb/c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IgG(作为空白对照,1.5μg/只)完整的 NIT G 抗体(1.5μg/只)、NIT G Fab(1.0μg/只)及 NIT B(1.5μg/只)。24h后收集小鼠PRP,用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PS暴露情况。2.NIT G 及 NIT G Fab 对 Caspase-3 激活的影响给WTBalb/c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PBS(100μL/只)、完整的NITG抗体(1.5μg/只)、NITGFab(1.0μg/只)及 NIT B(1.5μg/只)。24h 后收集小鼠PRP,用FAM-FLICAcaspase3/7试剂盒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caspase-3激活情况。2.NITG对血小板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所有待检测抗体(1μL)同野生型Balb/c小鼠的PRP(100μL)共同孵育1h后离心,沉淀上样,用4G10测蛋白磷酸化情况。三、在高剪切力下,抗GPIbα抗体能否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将抗体同PRP共同孵育30分钟,将15μLPRP上样,用锥板粘度计施以剪切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P-selectin暴露情况。结果一、NITG可不通过Fc段或F(ab)2结构引起血小板减少1.IVIG能缓解NITB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而不能缓解NIT G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对比IVIG+NIT G组与NIT G组,IVIG+NIT B组与NIT B组,结果表明IVIG可以改善由NITB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不能缓解由NITG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说明NITG可能是通过非Fc受体依赖途径引起的血小板减少。2.单价NITG Fab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注射4小时后,注射了 NITG和NITGFab小鼠血小板即出现减低,24小时后注射了 NIT G及NIT G Fab的小鼠血小板明显减低,后逐步回升,至第4日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说明NITG不仅可不依赖Fc段而且不需要F(ab)2结构就能够造成血小板减少。二、NIT G及单价NIT G Fab可导致血小板凋亡1.NIT G及NIT G Fab可引起PS暴露NIT G及NIG Fab可以使血小板表面PS暴露增加,而NIT B则没有(P=0.0162,0.0170,0.2886)。PS暴露是细胞凋亡的标志之一,是“clear me”信号,会导致凋亡细胞被清除。NIT G和NIT G fab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凋亡,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2.NIT G 及 NIT G Fab 使 Caspase-3 激活增加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NIT G及NIG Fab可以使血小板内caspase-3激活增加(P=0.0101,0.0143)。而NITB组的结果则差异不具显著性(P=0.0828)。Caspase-3是凋亡通路上重要的分子,说明NIT G及NIT G Fab可能是通过激活凋亡通路导致血小板凋亡的。3.NIT G可抑制JAK2磷酸化水平在体外将WT Balb/c小鼠的血小板同不同抗体共同孵育,用4G10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情况,发现在120KD左右的条带有差异。用抗磷酸化JAK2抗体pTyr1007检测证实该条带为JAK2,NIT G可抑制 JAK2 磷酸化(P=0.018),而 NITB,NIT E则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三、在高剪切力下,抗GPIbα抗体不会引起小鼠血小板活化检测发现,在高剪切力下,抗GPIbα抗体NITA、NITB、NITG并不能使WT Balb/c小鼠血小板表面p-selectin增加。结论1.抗GPIbα单克隆抗体NITG及单价NITG Fab可引起血小板凋亡,且不依赖F(ab)2结构及Fc段,即不需要抗体交联。2.NITG及NITGFab可能通过抑制JAK2磷酸化导致血小板凋亡。
其他文献
文化是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载体,无论是技术、资本,还是管理上的合作都会受到文化的影响,文化壁垒是国际经济合作中不可避免的核心问题。介绍了文化壁垒的定义和表现形式,通过
<正> 贵刊1979年第4期刊载《加减疏肝溃坚汤治疗男子乳房发育证》一文,笔者临床验证数例显效。如洪某,男57岁,教师。初诊时间:1986年3月7日,见左乳肿块,小核桃大,伴有刺痛,性
<正>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然而,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动物实验是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深入理解医学理论和规律的重要中介环节,而实验动物伦理学尚未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机能实验中常用的肝性脑病动物实验操作进行分析,提
【正】 越来越多的人们取得共识:文学这一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就特殊在其审美性,它具有审美的独创性、审美的情感性、审美的形象性和审美的趋善性。审美是文学的基本属性,但
当前实施新课程和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达到人本主义的教育目的,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肯定是无法适应的。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的教育思想下,开展了大量教学改
目的:探讨支原体肺炎的相关临床资料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调查了248例儿童肺炎支原体病例,并对相关资料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两变量相关分析得出证候与年龄、性
目的:探讨RhoC和IQGAPl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5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15例正常肝组织
<正>万古霉素目前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的一线用药。是否常规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节约用油是目前缓解石油资源短缺问题最现实的途径,但现实生活里用油方面的浪费现象比比皆是。现在全社会都在关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为了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