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城到洛阳——北魏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4hb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鲜卑拓跋建立的北魏王朝(公元386——53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统一北中国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它上承魏晋,下启隋唐,兼容并蓄,在中华民族形成和统一的过程中,起过重要的积极作用。 迄今为止,发表资料的北魏墓葬达390余座。新资料的不断公布推动着北魏墓葬研究的不断深入,但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些陶俑服饰、陶器纹样、墓志等专题研究上,缺乏对其整体性的综合研究。鉴于这批庞大的墓葬资料,笔者认为进行综合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 鲜卑拓跋从平城时期到洛阳时期,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一步一步地突破野蛮时代的原始文化传统,接受文明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体系和社会生活方式,这个曲折的历程在北魏墓葬发展演变的历史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证。本文所作的北魏墓葬的考古学分析,正是基于拓跋部族的这种历史文化演进过程,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和手段,解析和证明这一文化变迁的历程。 文章包括六个部分: 一、北魏墓葬的发现与分布二、北魏墓葬的研究状况三、主要研究资料及相关说明四、北魏墓葬形制的类型学分析五、北魏墓葬形制的渊源与演变六、北魏平城时期和洛阳时期墓葬的比较研究其中,第四和第六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通过类型学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从平城时期的墓葬中明显地看到,这一时期,鲜卑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占主导地位。随着太帝帝统一黄河流域,汉民族的文化因素开始大量地介入鲜卑拓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但平城时期仍是一个以鲜卑拓跋为主流的社会体系,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一直处在表层阶段,难以向文化心理的深层面发展。然而,经过平城时期的量变积累,鲜卑拓跋原始文化的生命力走到了尽头,从冲突走向融合,北魏洛阳时期承载了以统治者政治需求为动力的文化质变过程,洛阳时期的墓葬忠实地纪录了这一过程。经历了平城时期到洛阳时期的北魏王朝,已经是一个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鲜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文化聚合体。用考古学的资料来印证这一段民族融合、文化融合的历程正是本文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其他文献
台湾客家人是最早开发台湾、建设台湾的汉人移民之一,但他们的历史往往被忽略或被简约于汉人移民史中而不显。随着近年台湾客家族群意识的勃发,加强对台湾客家历史的研究已成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台安县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紧紧围绕“七个三”专题,念好“三字经”。一是确定三个重点,围绕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
记:加入WTO对杭州科技领域会有什么影响?rn  谢:首先,加入WTO要遵循保护知识产权原则.而知识产权的立法和保护,能使科技人员的成果得到保护,从而调rn  动科技人员的积极
民国时期的新疆,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加之几次大的社会动荡,导致天灾人祸接连发生,从而形成大批灾民、难民等贫困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缓解社
新生活运动从1934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止,时间长达15年之久。在上海地区则持续到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在推行新生活运动过程中,蒋介石明确表白,他
宋朝的开国形势与秦、汉、隋、唐、元、明、清各代不同,其一为以兵变方式夺取政权,其二没有实现全国性统一。宋朝的建立没有借用暴力来开辟道路,因而未能摧毁前代混乱、垂死
《诗经》研究经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四个阶段的发展,建立起了以《毛诗》为导向、以章句训诂为特色的《诗经》汉学体系。到了宋代,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九经刊
2016年7月,本刊曾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立法”为题推出一期特别策划。虽然各主要国家在对关键基础设施的认定上各有侧重,但都将工业控制系统视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
(接上期)  二是拍摄方位。拍摄方位的变化会直接改变物象线条形态和画面结构,如图9-191《佳丽满园》和图9-192《霸王莲花》,前图是以横直线为画面主线,后图是以弧曲线为画面主线。相同的被摄物体却呈现出不同的线条结构形式,原因就在于拍摄方位发生了变化。  拍摄方位变化形式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方向的变化。如果被摄体不动,照相机以等距离围绕其从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的方向进行拍摄,将会出现不同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