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护对失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基于2018年CLHLS数据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camea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加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失能老人的照护及医疗服务利用问题为我国老年照护体系及医疗服务体系带来巨大挑战。失能老人就医障碍普遍存在,如经济困难、无人陪护、交通不便等,从而导致失能老人医疗服务利用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小病恶化,大病放弃。而家庭照护目前仍作为我国失能老人主要照护方式,家庭照护者对提升老年人医疗服务可及性、释放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的积极影响是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对于改善老年人主观层面“看病难”问题,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数据来源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从门诊及住院费用支出水平两方面,构建两部分回归模型,加入个人倾向因素、使能因素、需求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实证分析家庭照护对老年人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且选取相应的工具变量,检验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从失能程度、收入水平和城乡差异角度对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进行异质性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获得家庭照护与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家庭照护是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补充。相比于没有家庭照护的老人而言,享受家庭照护使得老年人门诊就医概率及住院就医概率分别显著提高了2.2%和4.8%,门诊费用支出增加了0.174个单位,住院费用支出增加了0.416个单位;(2)家庭照护对失能老人住院医疗服务利用的互补性大于门诊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的高专业性导致家庭照护无法对其形成有效替代;(3)家庭照护对不同失能程度、收入水平和城乡地区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家庭照护主要是对中度失能老人的门诊医疗服务利用、重度失能老人的住院医疗服务利用、低收入水平老人或者农村老人的门诊及住院医疗服务利用产生显著的互补作用。基于上述结论及实证分析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社区及企业合力为家庭照护者提供经济及服务支持。包括照护津贴、税收优惠等经济支持政策和技能培训、喘息服务、弹性工作制等服务支持政策。(2)长护保险分级评估,精准施策,侧重服务补偿。对不同失能程度老年人进行分级分类费用及服务补偿。(3)构建社区“智慧养老”管理平台,推广家用智慧照护产品。突出社区健康管理规模优势,提高智慧照护产品家庭使用率。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实现内需驱动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我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然而居民消费率却相对偏低。究其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和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刺激消费,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学者也对该主题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使用的方法、数据、
学位
在我国快速老龄化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的过程中,我国失能老人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年龄的增长使得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老人需要长期照护的时间逐渐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长期照护资源。作为失能老人的主要照料者之一,家庭照料者面临较大的照料压力。2021年,我国提出的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表明社会力量的参与在老年照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化照料体系的完善不仅关系到失能老人的
学位
当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少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的公费医疗制度,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疗卫生条件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医疗卫生支出也在不断攀升,并且分割较为明显的碎片化医疗保险制度使得不同医疗保险个体之间在医疗服务利用、报销比例和所享受的待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区分出不同医疗保险制度对个体医疗
学位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关注。而由于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追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农村青壮年离开农村前往城镇。留守农村的老年人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相较于城镇更加突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从国家制度层面为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研究其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不仅有助于筑牢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优化改进的理论基础,而且
学位
认知功能对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老年个体认知能力的丧失,不仅会给个人也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老年群体的认知能力,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衰退,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舒缓养老压力是非常必要的。退休是个体生命周期中的重大改变,退休后个体不再从事需要付出较大体力和脑力的工作,也会改变个体的生活方式,从而会对个体的认知能力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在生命周期中所
学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应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但目前我国现有的退休政策已沿用几十年,而与此同时我国还面临严峻的现实情况: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延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亦不断扩大,使得基金难以持续,政府亦承担较大财政责任压力,故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势不容缓。但我国一直未出台具体的延退方案,应当选择“男女同步”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或者依据“女先男后”的方式实施延迟退休,在这两种方案下又应以选择
学位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超过13亿人,参保比例稳定在95%以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切实的医疗保障。然而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多实行县市级统筹,呈现出浓厚的区域碎片化特征。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到37582万人。医疗保险制度的碎片化和人口流动的常态化不可避免会导致异地就医的发生。“跑腿报销难、垫支负担重”等痛点和难点问题致使异地参保个体难以享受便捷的医疗保险待遇。国家推行异地就
学位
在202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现行绝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已经被消灭,但绝对贫困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相对贫困的结束,很多农村的自然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加之社会资源匮乏、生计手段单一,农民是否会因为重大疾病等风险冲击再次陷入贫困值得我们关注。为了减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概率,我国在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出台后各省市逐渐开始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
学位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分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这两者之间,灵活就业人员可以自由选择。近年来,不少已经参加职工医保的灵活就业人员倾向于选择居民医保,导致职工医保的断保现象越来越突出。随着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特别是疫情背景下,灵活就业群体在扩大,这个断保现象将不利于职工医保的平稳运行。因此本文围绕灵活就业人员职工医保断保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尝试从两个理论角度解释断保行为,即逆向选择和参考依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退休政策调整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从个人角度看,退休作为人生生命历程的一件大事,不可避免地会对个人生活产生影响。现有研究大多关注退休对个人健康,医疗服务利用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关注不够。2002年世界老龄大会把社会参与列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退休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对于制定合理的退休政策和老龄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G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