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概括了捕食线虫真菌少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oligospora)捕食结构机制与代谢产物的研究。初步探讨平板上17株A.oligospora与线虫间接接触时其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以及液体条件下7株A.oligospora与线虫直接接触时相应代谢产物变化情况。同时探讨了在CMA与PDA培养条件下,线虫直接和间接接触诱导A.oligospora YMF1.01883(ATCC24927)菌丝形态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以及线虫自身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
利用TLC与HPLC分析检测在CMA和PDA固体培养条件下,线虫间接诱导的17株A.oligospora培养基和菌丝体的粗提物,发现各株A.oligospora代谢产物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同时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变化差异性。利用GC-MS分别检测在CMB和PDB液体培养条件下,线虫直接接触诱导24小时的A.oligospora菌株粗提物,数据显示CMB中A.oligospora的86个代谢产物中有46个发生了变化,PDB中A.oligospora的72个代谢产物有41个发生了变化。其中,有23个代谢产物在CMB和PDB两种条件下都发生了变化,分别占各培养条件下变化代谢产物的50%和56%。
研究表明,CMA和PDA条件下线虫直接接触诱导的A.oligospora菌丝生成三维菌网;线虫间接接触诱导的A.oligospora菌丝在30小时后形成二维菌网,72小时发生了从二维菌网到三维菌网的转变,并以营养菌丝、二维菌网与三维菌网的形式共存。通过比较发现少孢节丛孢在PDA条件下黏性菌网形成的数量较CMA条件下的少。
经线虫诱导144小时,CMA条件下A.oligospora YMF1.01883的71个代谢产物有34个发生了变化,其中18个在所有实验组中都有变化,13个在线虫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1个在死线虫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2个在活线虫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相同条件下PDA中A.oligospora的149个代谢产物有16个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其中9个在所有实验组中都有变化,5个在线虫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1个在直接接触组和死线虫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1个在活线虫间接诱导组中有变化。有4个代谢产物在CMA和PDA两种条件下都发生了变化,同时也检测到线虫的69个代谢产物经A.oligospora诱导后有7个发生了变化。
比较发现A.oligospora中的4个代谢产物在PDA固体和PDB液体土豆培养基中都有变化,分别占两种培养基中变化代谢产物的25%和10%;有16个代谢产物在CMA固体和CMB液体玉米培养基中都有变化,分别占两种培养基中变化代谢产物的47%和35%。
通过比较与少孢节丛孢菌丝形态变化有关的代谢产物,直接接触诱导组少孢节丛孢三维菌网形成可能与43个化合物有关。间接接触诱导组中少孢节丛孢菌丝形态转变可能与31个代谢产物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