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刚构桥施工阶段地震响应分析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大跨连续刚构桥在桥梁工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桥梁长时间的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地震,加强在建桥梁的地震响应研究、防止桥梁建设中受到地震的破坏,对防震减灾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考虑不同地震作用对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影响特别是修建过程中不同施工阶段的影响。以南宁仙葫大桥为例,利用大型的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建立大桥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及动态时程分析方法,将不同烈度的地震作用进行三个方向(顺桥向、横桥向、竖向方向)输入,分析连续刚构桥成桥的动力特征及地震响应,并对采用悬臂法施工的不同施工阶段的位移、内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连续刚构桥成桥的地震响应,考虑地震作用与不考虑地震作用比较:   (1)对于顺桥向的地震反应明显,主要表现为面内弯距的影响较大;烈度越高,弯矩越大,从6度~8度,几乎成倍增加。   (2)对于横桥向的地震反应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对于面外弯距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桥墩底部应当加以注意。   (3)对于竖向地震反应也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对于面内弯距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悬臂根部主梁,从6度~8度,弯矩成倍增加。   2.悬臂法施工的连续刚构桥不同施工阶段的地震响应:   (1)不同地震烈度时,三个方向输入在各个方向上产生的位移在悬臂最外端为最大,烈度越大,位移也越大;当地震烈度达到8度时,悬臂最大处位移过大会造成安全隐患。   (2)不同地震烈度时,三个方向输入在各单元产生的轴力有所不同,影响不大。   (3)同地震烈度时,三个方向输入的弯矩变化较大,墩底弯矩在横向地震输入时变化较大,8度时长悬臂施工最大数值非常大,应该特别重视;主梁根部弯矩随着烈度加强,数值加大明显(8度地震产生的弯矩比7度大近3倍)。   因此,在地震区进行设计与施工时,建议考虑地震作用,各施工阶段(特别是长悬臂)桥梁的抗弯在桥梁设计中应重点关注。
其他文献
学位
由于漫长的地质作用和各种工程扰动,大自然中的岩石包含诸多缺陷。在采矿、水电、交通、石油、核废料处置等工程中,含缺陷岩石将会是广泛遇到的重要工程对象。不管是在静荷载
水力压裂技术在对致密油气储层增透改造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开采难度的加大,在进行水力压裂过程中仅仅依靠单一裂缝对储层的改造已不能满足对增透的要求,同样很难取得预
垃圾填埋场产生的高浓度和高毒性的渗滤液对填埋场底部和周边水体和土体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即使填埋场建造了标准的防渗系统,仍有相当多的场地对地下水和周围土体造成了污染。本文对国内外填埋场渗滤液的组分及其稳定化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得到了适合设计的渗滤液稳定化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填埋场衬垫系统的击穿时间应大于渗滤液稳定化时间和填埋场运行期之和的设计理念;同时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渗滤液主
钙质砂是富存于热带海洋环境(包括中国南海海域)中的一种特殊岩土介质,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钙质砂通常由珊瑚、海藻、贝类等海洋生物遗骸组成,由于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
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是钢筋锈蚀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的混凝土碳化模型大都以二氧化碳在混凝土中稳态扩散为基础,利用菲克第
大量房屋、桥梁结构等在设计基准期内,遭受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造成损伤,长时间使用造成老化。建筑结构使用功能改变,施工质量不合格导致混凝土达不到设计强度,这些问题都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地下工程的筒(管)形隧道的施工要求日益提高。尽管不同种类型号的非开挖机械已经被广泛应用,但主要是盾构或顶管施工技术,其前进均为依赖于管片或
土颗粒材料的离散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连续体理论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土体材料的力学特性以及破坏机理,而离散单元法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能够真实有效地模拟得到土颗粒材料的接
三轴实验在室内土工实验中具有重要地位,是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和研究土的本构关系的重要手段,但是三轴实验中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实验结果不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