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粮比价作为生猪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的重要参考指标,其构成及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动态性特征,要能够适应变化了的市场和经济环境。目前,我国生猪养殖业已呈现规模化发展趋势,生猪养殖成本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猪粮比价及其盈亏临界点发挥作用的前提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因而仍以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值计算猪粮比价,以及依此计算的盈亏临界点衡量盈亏,并作为调控的标准,既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也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更不利于政府对生猪市场和粮食市场的调控及相关的宏观决策。国内许多学者已经认识到传统猪粮比价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如何重构猪粮比价及其临界点的问题,目前尚缺乏深入的论证和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科基本理论和畜牧养殖的科学和技术知识,以实地调查数据作为支撑,深入论证和研究猪粮比价及其盈亏点重构的必要性、途径及其可行性,将有利于政府提高对生猪(猪肉)市场以及粮食市场调控的有效性和相关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生猪养殖户对养猪行业市场走势的科学预测,从而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发展,对于避免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持生猪市场乃至整个物价的相对稳定,走出“肉贵伤民,猪贱伤农”的怪圈,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此研究和分析猪粮比价预警效果与重构问题对于稳定我国生猪价格和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影响深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笔者通过运用生猪价格和猪粮比价时间序列数据,探究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特征以及成因,并实证分析我国猪粮比价重构的的必要性并重点分析猪料比和猪本比作为重构我国猪粮比价的可行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重构我国猪粮比价以及平抑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有效路径。(1)绪论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难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主要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2)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本部分首先对“均衡价格理论”,“农产品供求均衡的蛛网理论”相关理论进行重点阐述;其次对“产业政策”“纵向产业关联”“价格传导机制”等概念进行简要阐述和界定为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3)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新特征的分析。本部分采用HP和BP滤波法对比分析2000-2015年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新特征探究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出现的新的周期特征以及波动频率特征为以后分析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特征及成因,探寻平抑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有效途径提供实证支撑。本部分以对比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分别分析生猪价格的波动在生猪纵向产业关联主体之间的传导机制入手,分析生猪产业纵向关联主体之间如何以生猪价格为主要媒介进行产业链的纵向整合以及各个主体之间如何进行利益的分配,通过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在生猪纵向产业链的价格传导机制的定性分析,明晰我国生猪价格对猪肉价格以及我国猪粮比价的影响传导机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措施,减缓、消化因生猪价格上的影响对猪粮比价上涨的压力提供理论依据。(4)我国猪粮比价预警机制的效果的实证分析。本部分从实证分析我国生猪价格与我国生猪价格预警的主要指标—猪粮比价的长期协整关系入手探究我国生猪价格预警机制对于生猪价格预警的实际效果为调整我过生猪价格预警机制提供实证依据和支撑。(5)我国猪粮比价重构的研究。本部分通过以生猪价格波动为主要指标结合以上对生猪价格波动新特征的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我国2008年前后我国生猪调控政策的下生猪价格波动的周期,频率以及长期趋势等特征来考察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为判定我国猪粮比价重构的理论分析,探寻完善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的有效途径提供实证依据。(6)相关结论与建议。本部分在以上实证分析了我国生猪价格波动新特征和我国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的效果以及我国生猪价格调控政策综合效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对我国生猪价格波动传导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猪粮比价重构的有效途径的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