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制约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亟需解决由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的相对贫困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时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定向扶贫、精准扶贫。发展普惠金融,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农村贫困群体的金融排斥现状,推动社会公平。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研究普惠金融的精准扶贫效应,通过梳理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内容和理论,分析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可行性和作用机制,通过构建普惠金融指数说明中国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实证分析评估我国普惠金融的精准扶贫效应。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总结了普惠金融和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梳理了普惠金融的特点、体系层次、发展历程。普惠金融萌芽于15世纪的欧洲,最初表现为向贫困农户提供公益性生产资金的小额贷款阶段,发展到提供一系列金融服务支持的微型金融阶段,最终形成了为社会全体阶层提供全面合适的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阶段;而精准扶贫概念的产生受到国内外减贫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双重启发,具有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三大核心要点。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在服务群体、发展要求、产品服务创新三个方面高度一致,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信贷门槛,缓解贫困人群的金融排斥问题,并通过精准投放资金,激发帮扶对象的生产积极性,有效纾困扶贫。本文进而深入分析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指出普惠金融通过风险抵御和门槛降低效应直接缓解贫困,通过再分配和经济增长效应间接减贫致富,并说明普惠金融在覆盖率、多样性、可得性三个方面会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施行。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说明我国目前以相对贫困为主,贫困群体返贫率高,代际传递明显,并基于普惠金融的渗透覆盖、使用情况两个维度选取了8个具体指标,通过变异系数的欧式距离法计算了2005-2017年全国31个省(区)的普惠金融指数。结果表明我国的普惠金融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全国平均普惠金融指数由2005年的4.11增长到2017年的35.55,年均增长率高达18.06%。而普惠金融指数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总体上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其中浙江、上海、北京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结合上述结果,本文从供需两个角度分析了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发展现状,并且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困群体的金融意识薄弱、积极性不强,普惠金融的政策联动效应弱以及扶贫不够精准的问题。本文将城乡居民收入比作为贫困指标,基于计算得出的普惠金融指数,构建了2005-2017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普惠金融指数对我国贫困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状况的影响呈现“U”型,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比呈现二次项相关关系,即在发展初期,普惠金融的扶贫效果较为显著,但边际效应递减。当普惠金融发展到拐点(普惠金融指数达到31.88)后,普惠金融的发展反而会助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增大。为了进一步检验我国不同地区的普惠金融精准扶贫效应的差异性,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建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比的影响呈现“U”型,而在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与贫困指标呈现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其中东部地区模型拟合优度较低,普惠金融指数拐点位于62.70。而中部和西部地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普惠金融具有明显的扶贫效应。其中,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在中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0.0218,而在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比降低0.0114。普惠金融的扶贫效应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中部地区效果最为良好。最后,本文还引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贫困发生率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说明本文构建的普惠金融指数更能反映贫困地区的金融排斥现状,而城乡居民收入比在效度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避免了贫困发生率因不同统计标准产生的时序无效性,原回归模型稳健性较高。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第一,本文将城乡居民收入比作为被解释变量,更深层次地研究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第二,本文创新性地提出我国普惠金融的精准扶贫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呈现的并不是单一的线性关系,并引入普惠金融指数的二次项来验证相关假设,拓展“U”型关系模型解释经济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作用机理;第三,本文引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贫困发生率进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普惠金融发展到互联网金融新阶段以及新阶段仍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群体间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创新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可以引领时代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而企业作为创新的一个主体,同时也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无疑在推动技术进步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企业创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其创新能力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自身的发展甚至存亡,因此创新驱动可以说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传统的企业创新方式是通过研究与发展(简称R&D),它
装置艺术是当前艺术创作中的前沿领域,诞生了许多表达科技与艺术关系的作品。托马斯·萨拉切诺以独特创作手段创作了一系列装置艺术,以艺术家角度深入探索空间、时间和宇宙等科技命题,为装置艺术的表达提供了科学意蕴,丰富和探讨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本文认为托马斯·萨拉切诺的作品中有着“由理入道”和“由技入道”两种创作途径。“由理入道”是托马斯·萨拉切诺从理性主义角度建构乌托邦城的科技探讨,源自于理性主义“理”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国内外金融监管基调收紧,利率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金融脱媒加速,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容乐观,盈利增长动能不足。金融科技的发展倒逼商业银行加速科技布局,顺应金融科技发展的潮流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19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Fin 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指出持牌金融机构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优化金融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推进,高铁开通所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再局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高铁开通使得交通成本和运输成本降低,地理距离被大幅“压缩”,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流通变得更为顺畅,经济运转效率显著提高。在这一环境下,本文试图探索高铁开通事件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实地调研行为的影响,以及对于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11年-2018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实现了延长人类平均寿命的目标,但同时也带来了视力低下或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数量的急剧增加的结果。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出现了针对为弱势群体的关怀设计的新要求。现在社会对关怀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设计界也进行了各种各样和关怀设计有关的研究。特别在中国,结合了当下的社会情况,进行工业设计领域中的关怀设计比较多,而视觉设计方面的关怀设计研究相对较少。中国的盲人总数约为1233万人,而
中国山水画到唐代发展成熟,唐代的山水画多以青绿重色为主,风格华丽明快,却并未出现“青绿山水”一词,直到宋代才正式提出。由于绘画技法和色彩观念的改变,唐代青绿山水渐渐失传,“水墨山水”成为主流思想。随宋元至明清大多都有仿唐风格的青绿山水作品,但画风差距极大,已不复见唐人青绿山水风格。追根溯源,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西域交往密切,敦煌作为佛教圣地,与中原文化同步发展,艺术风格很快传入敦煌,敦煌壁画
放眼当下,“区块链+”的模式越来越火爆,几乎各个领域都争先恐后想搭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快车。智能合约是以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支撑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自其产生以来,法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态度:一是认为智能合约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与法律毫无关系,进而予以不加研究的否认;二是认为区块链、智能合约的全面应用将最终导致技术自治下的无政府主义。这两种观点皆是没有调查研究和客观对待的结果。现代社会没有法外之地、法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本市场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不断提高。尽管当前许多企业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间接融资依然是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通过股市及债券市场筹集资金的比例在不断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而从投资者角度观察,许多居民正在由银行储蓄转向投资股票市场当中。受到市场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以及投资者投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盲目跟风投资的不在
教育在人力资本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育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创始人是企业的创立者,在企业的成长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不同背景的创始人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创始人的特质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有研究表明,创始人的学历、技术背景、社会关系、出生地、性格等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通过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企业的创新离不开研发投入,研发活动具有高风险
本文基于高频交易数据,选取了2019年12月科创板首批及第二批上市公司的高频交易数据,并构造了上市时间相近的、契合科创板上市条件的非科创板次新科技股组合,研究了科创板次新组和非科创板次新科技组的市场质量和价格发现过程,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从市场效率、流动性和波动性三个方面来度量市场质量。关于市场效率,本文利用方差比检验来检验两个对照组的市场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科创板股票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