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现代中国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也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鲁迅一生创作的无数杂文、小说、诗歌等作品中,小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鲁迅小说深刻揭露了处于民族危难和社会动荡下封建社会的种种社会矛盾,深刻批判和否定了旧时中国的封建礼教和陈腐观念,也表达了对民族命运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鲁迅小说自上世纪初发表以来,已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并广受好评。其中,鲁迅小说的英译版本影响最为广泛,目前共有18位学者翻译并出版过英译本鲁迅小说,这些版本共同促进了鲁迅在西方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力,也加强了外界对现当代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近年来,翻译学科的理论研究发展迅猛,同时跨学科研究的趋势也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青睐和重视。2006年著名翻译理论家蒙娜·贝克在《翻译与冲突:叙事性阐释》一书中首次将基于社会交际学的叙事理论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为当前的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叙事理论阐述了译者如何通过不同的建构策略来强调、弱化或改变原文叙事的某些方面,从而建构社会现实并产生影响。 鉴于中国著名翻译家伉俪杨宪益夫妇对鲁迅作品英译的重要贡献以及著名汉学家蓝诗玲对鲁迅小说的最新阐释,本文拟在蒙娜·贝克的叙事理论框架下,通过文本对照分析的方法来比较这两组译者如何通过时空建构、文本材料的选择性利用、标示性建构和人物角色的重新定位进行不同的叙事建构。杨宪益夫妇翻译的1960版鲁迅小说完成于二战结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在向外宣传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同时,也传达了新中国摆脱旧社会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美好愿望,并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全球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蓝诗玲于2009年出版的最新版本则将鲁迅小说推向了更广大英语读者,推动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也使得外界对于当今中国政经飞速发展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给予了更多认识和思考。 两组译者通过采用不同的建构策略,分别用不同的个人叙事通过鲁迅小说的翻译来影响社会公共叙事,从而达到了建构现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