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油气管道过境法律问题研究——以《能源宪章条约》为视角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myrea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过境是能源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是连接能源产业上游和下游的纽带。得益于技术领域的实质进展,近年来国际长输油气管道的数量和类型都显著增加。一方面,跨越国界的油气管道将遥远的生产领域和外国的最终客户相联系,区域性和国际性的油气管道网络日渐成形;另一方面,这样的跨境油气管道所通过的国家和区域亦面临不同内部冲突和其他治理挑战,从而抛出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和国际能源法律问题。进入21世纪,随着国际能源安全形势的变化,全球能源治理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一带一路”的区域融合背景下,域内的油气管道合作面临诸多安全挑战并亟需加强能源治理,而《能源宪章条约》的过境治理经验将为中国构建全方位的能源过境管理制度提供借鉴,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以能源过境法律制度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限于国际油气管道的过境运输合作。除绪论部分外,本论文共分六章。首先对能源过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基础进行论证和阐述。追本溯源,国际法上国际地役制度是过境自由原则的理论基础,在多个涉及跨国能源管道运输方面的国际公约中,《能源宪章条约》第7条第1款有关过境自由的规定补充和延伸了《关贸总协定》第5条的有关“过境自由”的规定。作为能源过境制度的基础,过境自由原则是不歧视原则和不妨碍原则的前提,引导能源过境活动各方取得过境权利义务的平衡。目前能源过境法律制度的框架已经初具雏形,以《能源宪章条约》第7条为核心的一般国际公约、能源过境的政府间协议和间接适用的其他国际条约,建立起了有关过境的国际条约法,但是国际习惯法上的能源管道过境自由和制度并未形成。随着能源过境各当事方的能源安全观念转变,能源过境义务的性质正在从双边向不可分割的多边方向转变。
  随着能源过境的国家实践不断发展,一系列与能源过境相关的法律问题开始凸显。在接下来的第二至四章中,本文分别对能源过境领域最为核心的管道地上权利问题、安全和环境问题以及过境税、费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首当其冲的是管道的地上权利问题,其要解决的是管道项目所用土地的来源和性质,以及在此基础上土地权利人和管道企业的权利义务分配问题;管道的安全与环境保护问题是确保油气管道过境的重要议题,在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变革的巨大压力面前,如何提高管道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平将对管道项目的顺利实施产生重大影响;而跨境油气管道的税、费问题则与管道项目的投资环境直接相关,不同于“过境税”的少征和免征趋势,“过境费”和“管输费”是保障管道过境过利益和管道公司收益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能源宪章条约》的法律制度和相关国家的法律实践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宪章条约》下的IGA、HGA示范协议对这些问题的规范已经和大多数的国家管道项目实践相脱节,难以起到指导和示范意义,应考虑在未来的示范协议修订中予以改进,使其与国家法律实践保持一致并发挥示范作用。
  正如其他任何多边治理结构一样,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是发挥治理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第五章针对《能源宪章条约》下最具创新性的过境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论述ECT过境争端解决机制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俄乌天然气过境争端”这一最具代表性的能源过境争议,分析其背后俄欧双方在能源关系及其治理模式上的分歧,指出俄欧能源关系的复杂性是导致双方对该过境争端解决机制持不同态度的深层原因,依据能源宪章的现代化进程分析《能源宪章条约》过境争端解决机制的未来发展,在对该过境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完善建议。
  最后将研究的落脚点放在中国的能源过境法律制度上。“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正在向多元化和统筹化的方向转变。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石和前站,应从能源空间和地缘范围上谋划“一带一路”下能源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格局。从中国现有的能源过境法律制度来看,不论是国内法、还是双边层面的国际法律文件和多边层面的法律制度都亟待发展和完善。随着“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持续推进,中国应积极顺应国际能源治理的发展趋势,合理评估《能源宪章条约》过境制度对中国开展能源运输合作的影响,完善国内法上的能源管道管理制度,务实开展“一带一路”下油气管道领域的双边合作,以能源过境运输合作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和开拓中国的全球能源治理之路。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使得全球金融体系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金融体系失衡已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制约。各国央行意识到在用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时只关注价格稳定或者产出稳定并不足以实现金融稳定,必须重视对金融失衡的管控,以降低经济出现大波动的风险。因此研究纳入金融失衡指数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根据尤金·法码(Eugene F.Fama)的有效市场假说,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不同层次的信息,包括历史证券价格的信息、公开信息以及私有信息,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效率的核心就在于对信息的定价。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仍以财务会计报表作为最主要的形式,向外传递公司有关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的信息。随着各利益相关者对多元化信息需求的日益提升,财务信息已越来越难以满足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方(股东、债
学位
过去40年间,中国债券市场从无到有,历经沧桑巨变,2015年年末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伴随着债券市场的发展,作为其基础设施之一的中国评级行业也经历着高速的成长。但高速成长的过程中仍然伴随着诸如发行人付费模式、多重监管存在盲区、评级机构评级方法不完善、尽职调查程度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导致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债券投资者之间缺乏公信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开放,国内国际投
学位
信贷资产是我国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形式。近年来因为整体经济结构变化和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受到明显冲击,各类信贷风险事件频发。同时,我国银行业开始加速市场化改革,过去商业银行依靠存贷利差被动获取收益的局面将消失,银行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信贷资产的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对信贷规模和信贷资产组合配置的管理,在当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依靠信贷规模扩张的发展模
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是近代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对于大萧条的研究一直经久不衰,都试图对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做出合理解释。伯南克认为国际金本位制的缺陷是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当时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银本位制的大国是否受到大萧条的影响,如果有影响,大萧条又是如何影响中国的以及影响的程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在1934年爆发白银危机,白银危机的发生是否与大萧条有关也引起
学位
2010年3月31日,我国的证券市场正式引入了融资融券交易,打破了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缺乏卖空交易机制的格局。随着卖空交易机制在我国的发展,卖空交易机制与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性研究也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但卖空交易机制究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路径来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依旧成为学术界持续关注的话题。  本文在已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卖空交易机制为什么能够影响股票价格发现功能的具体原因进行了探
在中国当前低生育水平和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演变进程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然而囿于生育数据质量问题,中国真实的生育水平长期“雾里看花”。考虑到生育模式与生育水平的密切联系,本文尝试从生育模式的角度对中国生育水平的演变进程展开分析。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基于人类生育率数据库(Human Fertility Database)和中国人口普查及相关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通过与其他国家和
学位
自最高人民法院首例债务不存在的消极确认之诉判决生效以来,在此类诉讼中,由原告承担证明责任已然成为司法实务中一贯的处理方法。然而域外立法及理论学说认为在此类诉讼中应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中国现行法律对此并无规定,但通说观点也认为应由被告承担证明责任。实证分析的成果显示,当前中国司法实务在处理此类诉讼时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确认利益的审核程度不高;其次,证明责任的分配存在自由裁量的倾向;第三,裁判文书的说
学位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大学生群体是当前和今后社会进步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心浮躁的今天,借鉴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来安抚人心,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有益于大学生群体修身养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事关民族复兴、文化强国和社会稳定,事关在本世纪中叶现
学位
表见理论的发展是法律对事实的某种屈从,这一具有一般意义的理论对法律规则的运行机制起着校正的作用,它构成防止法律自身弊病的一种重要方法。表见规范之理论最早源自日耳曼的动产法律中的“以手护手”(简称:Hand Wahre Hand)原则,是相对人对与法律真实相悖之外观表征合理信赖且善意谨慎,本人对外观表征之存在具有可归责性,法律强制本人与相对人发生表征为真实状况时的法律效果。我国关于表见规范之研究系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