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老年痴呆症的社区小组工作研究 ——以太原市X社区为例

来源 :太原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boy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院、福利院及各个养老机构都开展了不同层次的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但社区层面与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相关的实践和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篇论文是从小组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索在社区层面可以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方法与途径。工作者主要选取年龄在55周岁至65周岁区间内、经测量未出现老年痴呆病症但患有慢性疾病的社区居民作为服务对象,以活动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开展小组活动,丰富组员在老年痴呆症预防领域的理论知识,锻炼组员的预防技巧,从而有效提升组员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能力。在实践与观察中可得知,小组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的集合体,小组与外部环境之间、组员之间、组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组员与小组之间都会产生交互影响作用,包括人际影响、行为影响、情感影响及认知影响,因此,小组活动可以有效地帮助组员之间搭建起互助支持网络,完善组员的社会支持体系。除此之外,小组成员通过与组外环境的互动,也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与老年痴呆症预防相关的知识与技巧向外传播,扩大小组影响范围。本论文运用了半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和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观察小组前期、中期、后期的情况并进行记录,最后对组内服务对象的状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来证明社会工作服务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在社区老年痴呆症预防中确实具有积极作用,以期为社会工作更好地介入社区层面的老年痴呆症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专业领域文献是他们在日常学术研究过程中使用最多、最频繁的资料。在科研大数据时代,面对亿量级的文献资源,科研工作者很容易陷入海量文献的泥潭中。知识图谱作为知识经济下的新兴技术,可以从语义角度结构化地描述文本中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联。因此,将知识图谱应用至科研学术领域,构建专业领域文献知识图谱,描述知识骨干网络,这对科研工作者具有很大的价值。本文设计了专业领域文献知识图谱的整体构
网络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不断创新成为企业保持活力、维持并逐步提高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创新绩效的实现需要多个企业共同努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突破自身的边界,通过不同形式的网络嵌入,使企业有更宽泛的战略选择和更多的企业创新机会。网络嵌入作为一种典型的静态结构被学者当作研究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它体现了企业可以从外部获取信息、资源与知识的可能的数量。本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到民主法治建设已经迈出重大步伐,提到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犯罪行为像顽疾一样侵蚀、危害社会的发展。通过对农民工犯罪问题的研究,剖析犯罪行为,分析经济因素对犯罪的影响,为降低犯罪行为提供理论依据,保障人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为2020年全面建成
两极分化现象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英语教育非常不利,因此解决这一难题迫在眉睫。本文以通化市朝鲜族学校、通化县朝鲜族学校、柳河县朝鲜族学校、辉南县朝鲜族学校以及集安市朝鲜族学校中的初中学优生和学困生为研究对象,依据海德(1958)“归因理论”、凯利(1967)“方差模型理论”、佐野良伍郎(1980)“双因素说”以及巴班斯基(1978)“同心圆说”,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运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动人口已经逐渐成为城市新增人口的主要群体,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之一。而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首要事情就是寻找安顿的住所,住房状态不同,流动人口的融入程度便不相同。因此,本文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卫计委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从行为、文化、心理、身份等四个维度测度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系统地探讨了流动人口居住状态对其社会融入
近年来,随着外部国际局势发生变化,以及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如何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如何提升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受到广泛的热议。本文在梳理和总结过往文献的基础上,基于2000-2007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WTO的Tariff Download Facility数据库,研究了中间品进口来源地多样
信息技术变革时代,组织的创新资源在于新信息、新技术的创造与获取,而组织通过内部获取模式与外部获取模式都可以获得新信息、新技术来产生创新,如何有效配置内外部技术资源来形成最大的优势,这受到吸收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分析吸收能力如何影响组织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吸收能力是组织的基础能力,其水平的高低会影响组织其它方面的变化。本文选取引领我国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前人研
组织间学习和企业创新绩效是当前管理界十分关注的主题。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和全球化,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对企业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在多元化的社会要想实现创新需要更好的整合和处理信息,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所获知识向企业创新绩效的转变成为重要的议题。因此,从信息技术能力角度出发探讨组织间学习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以往文献的梳理,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资源互补理论视角,探讨了组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提高了要素的生产率,进而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成为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因此,相关的研究也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重视。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如何精准地测度产业集聚的水平。从早期的GINI系数、Herfindal指数到后来发展起来基于地理信息的DO指数、M函数,测度的精度越来越高。然后一些方法仍存在不足,比如M函数法在测度集聚趋势时,由于没有扣
科技报告详细记录了各类研究过程和结果,对科研人员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此外,它也是机构学术资产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由于科技报告不公开出版,无法靠市场化机制实现配置,故而主要通过政府以发布政策法规等行政管理手段实现其呈缴、保存和共享。我国的科技报告组织管理体系分为国家、地方/部门、基层科研机构三个层次。自2014年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出台了相应的科技报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