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06年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是国内证券市场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改革。这一举措在宏观层面上促进了证券市场制度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上有利于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逐渐形成了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工具来实现企业扩张战略,同时,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又对上市公司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力量,完善了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国内逐步迎来了企业并购热潮,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也难以阻挡这一趋势,企业并购的绩效表现成为了企业家和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在并购交易的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筹集并购资金,西方资产结构理论为企业的融资方式做出了理论解释和分析,故本文将从资产结构理论的视角,同时结合我国未成熟的资本市场特殊国情,研究国内企业并购融资方式的选择现状以及对并购后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本文以2013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发生并购事件的19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其中中小企业板123家,创业板73家,将其划分为自有资金、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三种并购融资方式,分别从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财务绩效两方面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绩效变化比较。在研究市场绩效时,采用超额累计收益率市场模型法来衡量;在研究财务绩效时,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计算企业绩效综合得分。经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国内主要并购融资方式中,自有资金融资占比高于股权融资方式,债权融资占比最低;(2)股权融资方式与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债权融资方式与并购公司的市场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自有资金则介于两者之间;(3)股权融资方式与并购公司的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债权融资方式与并购公司的财务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自有资金则介于两者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