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切小说中的他性表征与伦理重构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性”是当代犹太裔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集中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与他者问题的思索。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最大特征在于对“同一性”的追求,个体要解释世界,就需要超越个别寻求普遍;要改造世界,就需要超越历史寻求永恒;要实现统一,则必须超越经验寻求先验。于是,人们将“同一性”作为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以期为人类的前行指明方向。然而,同一并非真实世界的常态,而只是人们的理想状态。规范带来统一与前进的同时也带来了本质性的禁锢,而对“他性”的诠释不仅可以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视角也能够拓展对自我理解的深度与维度。本文以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学为理论支点,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切入03年诺贝尔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的主要文学作品,探讨在后结构主义彻底怀疑论盛行的时代,能否重拾传统伦理观照下的超验性、普适性与人文主义传统。列维纳斯扬弃了强调“主体性”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他认为伦理道德应来自于他者,来自于自我对他者“他性”的负责与尊重,把他者的实际所需当做自我的第一精神诉求,任何个体都不应也不能将他者同化为自我的“同一”。本文以列维纳斯的几个典型性概念(如正言、已言、中性之声等)入手,以库切的代表性作品(如《耻》、《等待野蛮人》、《动物的生命》、《慢人》、《福》等)为研究对象,从伦理重构的视角阐释这些作品,力图表明对“他性”的充分体现是通向伦理重构所不可或缺的途径。库切作品中所蕴含的后结构主义特征并未消减其本质性的伦理内涵,这种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特征反而更能体现其本身重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如,库切作品中表现出的对人本主义的批判其实并未导致极端的反人文主义倾向,反而加强了自我审视、自我批判的伦理诉求精神。库切的文本不仅仅是谈论他者,而是努力赋予他者属于自己的声音,藉之凸显其本真的“他性”。库切往往把目光投向诸多价值体系的敏感边缘,为世人提供了种种突破时代困境的尝试。本文包括导言、五章正文和结语共七部分。导言部分对库切在国内外批评界所引起的喝彩与争议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库切在文学创作中所表现出的对他者“他性”的关注是造成其作品争议的焦点所在。同时,该部分追溯了列维纳斯“他性”概念的起源与内涵,建立起本研究基本的理论框架。库切使文本与他者的关系不拘泥于所谓的历史真实,并始终在创作中坚持文学应以体现“他性”为前提,对他者“他性”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拓展了主体对自我理解的深度与广度。第一章首先提出在质疑一切的后结构主义盛行的时代,传统的伦理价值观是否仍存在保留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进而指出,后结构主义看似绝对的怀疑论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传统伦理观的坚守,本章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论证了这一点在库切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对库切作品从伦理角度进行解读,有利于使读者重拾传统伦理观的超验性、主体性与人文关怀。从库切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列维纳斯的“第一哲学”伦理学与后结构主义思想的交集。第二章详细阐述了将“伦理”作为研究库切作品切入点的原因。对库切来讲,“伦理”的含义既包括纵深层次的道德指涉,又暗含更广阔领域内人类对自身整体对话结构的突破——对话的基础与目的不再是一致性与共通性,而是“面对面”地存留差异,保持各自的“他性”。列维纳斯伦理学的核心在于关爱他者、尊重他性,这一点和库切的文学创作基点不谋而合。库切作品中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是他者的典型代表,他们通常以弱势群体的形象出现在强势文化体系中。作为一名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共知识分子,库切以揭示弱势群体对“同一”霸权的反抗为己任,充分展示出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精神与伦理认同感。与此同时,库切本人也被卷入了公共知识分子写作责任探讨的纷争之中(如写作真实性与作者权威等问题)。库切拒绝任何单一形式的划分与归类,他的文本总是留给读者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他抵制所谓的历史真实,不惧给读者呈现可更替的故事。库切把读者带入了一种更赋历史责任感与伦理关怀精神的文本解读形式。库切认为,正在发生的历史事实终将超越所谓真实的历史书写,那些被传统历史书写所遗忘的声音才是作家真正需要表现的内容;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就在于揭示出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甚至忘却的历史抗争,从而证明改变的必要性。第三章以库切的小说《等待野蛮人》、《耻》、《动物的生命》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他性”在库切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传统的二元对立(如女人/男人,动物/人类,有色人种/白色人种等)在库切的小说中被逐一打破,对立中的前者作为“他性”的具体体现,使读者体验到了典型的、无可被同一化的他者形象。为了完美地表现他者凸显“他性”,库切在创作中采用了一系列独特的叙事策略,如置换式叙事与异化效果相结合,交替主体性与传统寓言观念的再现等。库切试图打破传统性别、种族、种群的范式界限,这种打破二元对立的过程就是打破传统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论的过程,也是重构他者主体性的过程。在库切作品中,这些他者(如女人、黑人、动物等)的“他性”被视为个体在超越现实价值体系中的寄托,在新的生存状态下的支点。通过对“他性”的关注,库切试图告诉读者,在几乎被完全边缘化的情况下,个体的伦理觉醒如何改变我们所赖以生存的世界应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第四章以库切的“自主式”创作特征为主线,以库切作品《慢人》为具体例证,深入进行了有关“边界”问题的探讨。本章指出,库切的文学创作是开放式的,以敞开无限演绎可能性为主特征,在文中我们称其为“自主式”创作,而不是以说教为主、有既定模式的“效忠式”创作。“边界”往往象征着对立,作为区分主体间差异的标志,在文学领域素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隐喻意味,尤其在凸显文本与读者的边界互换性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库切作品的创作基调在于否定权威、消解绝对、容纳他者。本章尝试以《慢人》为例来探讨库切如何把边界的后殖民主义隐喻理论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慢人》诙谐地在文本之内、真假之间游移,使读者与作者、真实与虚构、文本与读者之间的边界模糊不已,作者不断尝试突破边缘、拒绝局限。本章通过分析得出,跨越边界的过程是从自我走向他者的过程,也是消解二元对立的过程,更是直面自身野蛮劣根的过程。第五章以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为理论依托,综合论述库切作品中所渗透出的超验、普适的伦理意识。本章指出,前文对库切作品的文本细读旨在论证库切的创作理念与列维纳斯的哲学思想有共通之处:尽管列维纳斯的伦理学主要强调“他性”超越任何主观理解的特征,但在本质上讲“他性”仍暗含着强烈的主体性特征。列维纳斯理论中所强调的“他者责任”在库切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他责任”的理念在深层次上暗含着自我对他者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列维纳斯侧重主体间关系层面上的责任,强调他者的不可同一性,认为伦理意义上的责任应是主体间性的事件,关涉自我与他者的关系,不单是为己的,而是为他的;为他责任优先于为己责任,也优先于一般的社会伦理规范。库切作品中力图表现的正是这种比社会责任要求更高的伦理责任——不仅包括对自我的道德约束,更包括为他人的言行负责。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总结,概括了库切小说在列维纳斯伦理学观照下的体现他性,重构伦理的过程。本文指出,库切文学创作基点与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有着一致的伦理诉求——两者都以他者为指向,立足于颠覆以往的形而上学传统,坚持彻底的怀疑论精神,致力于关注他者的差异性从而打破本体论的同一性。库切的作品往往不会把各种既定的主体性强加于人物,而倾向于发掘个体本身探求正义自由的智慧。库切无意建立一套道德行为的规范或考察伦理语言的标准,他所做的仅是探询伦理事务的本性,渴望建立起一个富有仁爱之心的社会,一个重视责任感的社会,一个“他性”不受压抑的社会。
其他文献
实现一套主要包括指纹图像灰度归一化和均衡化、指纹图像分割、指纹图像二值化和二值化后处理及细化的指纹识别预处理算法。采用基于梯度的指纹分割方法,用连通域检测方法实
从区域空间关联视角出发,将资源环境约束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中,测度了我国29个省级地区2001-2011年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区域非均衡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计量模型
上世纪初,金融机构开始表现出向某一地域集聚的趋势,在发展中形成了伦敦、纽约等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极大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目前各国都在致力于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工作,在
本文从分析建设管线共同沟的起因出发,根据沟内管线的性质和沟体所需具有的功能确定共同沟的横断面形式。为方便施工等因素,确定纵向采用标准段布设。最后简述实施时应注意的事
本文探讨了从紫苏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及相关条件。研究表明,在标准溶液中加入1.00 m L 5%Na NO2、1.00 m L 10%Al(NO3)3、5.00 m L 1%Na OH,用50%乙醇定容,放置20 min
<正>每一天至少有一名民警牺牲,几乎每一个小时就有一名民警在流血。"时时在流血,天天有牺牲"成了200多万公安队伍的真实写照。年仅32岁的交警茆盛泉最终还是未能抢救过来,因
基于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对我国出口企业盈利效率损失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同时运用标准化回归和滚动回归法对影响盈利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整体利润率
详细阐述了几种含氟废水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沉淀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法等,并讨论了这些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同时还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实际处理含氟废水的
当前世界各国众多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可概括地分为2类:一类是以经验或试验为依据的经验法;一类是以力学分析为基础,考虑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材料特性为依据的力学-经验法。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