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硅酸钛的制备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yaoming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焦化废水中的COD、氨氮及有机污染物含量高,是一种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污水。现有研究表明,焦化废水混凝预处理一般不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因此可能会对生化处理中的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影响后续处理效果,加重深度处理负担。钛盐絮凝剂因其无生物毒性、混凝效果优良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关注。本论文研究了聚硅酸钛(PTSC)高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实际焦化废水混凝处理中的应用,旨在有效降低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和深度处理效率。主要内容如下:(1)以硅酸钠、四氯化钛为原料采用复合聚合法制备了PTSC絮凝剂,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Si/Ti摩尔比(A)、碱化度(B)、活化时间(C)对高岭土-腐殖酸模拟废水混凝处理的影响,优化出PTSC的制备条件:Si/Ti(A)=0.51、碱化度B值(B)=0.39、活化时间(C)=17.70 h,此条件下PTSC对模拟废水的浊度、UV254去除率可达到98.3%、96.2%。通过FTIR和XRD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TSC絮凝剂存在Si-O-Ti、Ti-OH结构。(2)研究了不同絮凝剂投加量下,PTSC、聚合氯化铝(PAC)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高岭土-腐殖酸模拟废水的混凝性能和沉降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投加量范围内,PTSC比CAPM、PAC具有更佳的混凝、沉降效果。将PTSC絮凝剂应用于焦化废水的原水和生化出水中,发现在投加量为300 mg/L时,对焦化废水原水中浊度、UV254、COD、DOC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8%、11%、30%、25%,对生化出水中浊度、UV254、COD、DOC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2%、28.5%、59%、64.5%。通过GC-MS分析发现,经过PTSC絮凝剂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原水和生化出水,有机物浓度明显下降,种类明显减少。(3)以γ-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APDES)、四氯化钛为原料用复合法制备PT-AP絮凝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Si/Ti摩尔比、碱化度B值、活化时间对高岭土-腐殖酸模拟废水混凝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制备条件。通过对高岭土-腐殖酸模拟废水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PT-AP絮凝剂在Si/Ti摩尔比为0.5、碱化度B值为0.5、活化时间在0.5-60天时,投加量为50 mg/L时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率就可达到98%和98.7%,相比无机絮凝剂PTSC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投加量减少了10 mg/L,但浊度去除率和UV254去除率更高,混凝效果更好。使用全反射红外(ATR-FTIR)对PTC、PT-AP进行表征,发现PTC中存在Ti-O-Ti结构,PT-AP絮凝剂中存在Si-O-Ti和Ti-O-Ti结构。
其他文献
<正>2006年春天,就听内蒙古现代教育研究会的王忠智老师讲,顾泠沅先生应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局邀请,初步定于6月下旬到东胜讲学。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高兴。从2000年6月离开
针对海洋环境钢筋混凝土构筑物过早腐蚀破坏,从混凝土防护、钢筋保护、包覆隔离保护、施工技术四个方面综述目前国内外对海洋环境下保护钢筋减少腐蚀、延长构筑物服役寿命所采
目的:电压门控质子通道在各种细胞类型和组织中都有表达。电压门控质子通道Hv1在质子挤出、p H内平衡和多种细胞类型活性氧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在肺上皮细胞和精子中的
社会建设是利益调整和合理化的过程,作为社会有机体三大构成部门的市场、政府和社会三部门在利益表达方面各有优势又都有不足,因而,在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三个部门共同参与、
【正】 陶潜《闲情赋》约作于彭泽致仕归隐期间,是一篇神采丰盈、文情并茂的小赋。但是萧统在《陶渊明集》的题序中却说: 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
抗战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八路军和广大山西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威武不屈,筑起抵抗日军侵略的铜墙铁壁。在山西境内发生的平型关大捷
报纸
【正】 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夕,针对美国国务院干涉中国内政、诬蔑中国革命的白皮书,以犀利的笔锋,连续发表了五篇评论(连同新华社编辑部写的一篇,是为名震中外的六评“白皮书
【正】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享有崇高威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本文想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学习刘少奇同志关于社会主义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讨论如何改革经济体制问题时,很自然地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否过时了而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