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妮·莫里森是美国当代非常重要的女作家之一,她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才华横溢,她以女性作家所特有的敏锐洞察力、设计精巧的文本构思以及充满诗意的细腻文本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场景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她关注的是美国黑人的现实生活困境和内在精神困境。
托尼·莫里森早期的三部小说中选取的对象都是黑人青少年,关注的是黑人青少年在白人文化冲击下,艰难的自我寻找历程。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成长小说理论角度解读莫里森早期的三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就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解读,主人公黑人小女孩佩科拉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错误地将白人的价值观当成自己的,又在这种错误的意识下去追寻自我,最后成了一个整同在幻想和梦呓中拥有一双蓝眼睛的人。正是她对白人主流文化的盲从导致了她自我的迷失,最终成了悲剧人物。第二章探讨小说《秀拉》中的同名黑人女性秀拉的自我寻求之旅。秀拉反叛白人的价值观,具有叛逆精神,不满黑人受歧视的命运;同时她也不满足黑人传统文化赋予黑人女性的角色,一生都在寻求真正的自我。秀拉和佩科拉相比,她没有屈从于白人文化,以反传统的方式来追求自身价值。但是秀拉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疏离与反叛,也导致她成了无根的浮萍。脱离黑人传统文化的根基去寻找自我注定是失败的。第三章是解读作者的首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原本是个毫无责任心、自私的黑人青年,在黑人文化的代表者--派拉特的指引下,通过南方之旅完成了自我寻求的成长之路。奶娃在成长之路上最终依靠黑人传统文化给予的力量以飞翔的姿态迎向未来。作者正是通过奶娃的个人成长历程暗示了作为一名黑人,只有坚守黑人传统文化,抛弃白人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去寻找属于黑人的精神源泉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自我,走向成熟。佩科拉在对白人文化的盲从中失去了自我,最终成了一个悲剧人物;秀拉尽管反抗白人主流文化,但是她对黑人传统文化的反叛,同样使她失去了民族文化的根基,最终没有寻找到真正的自我;奶娃的自我寻求之旅与寻找黑人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他在回归黑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寻找到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完成了自我成长,走向了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