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oup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北黑土土质肥沃、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但近年来肥力呈下降趋势。长期定位试验在研究土壤肥力、环境演变和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深受国内外重视。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建立土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但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使一些长期定位试验面临被毁或搬迁的局面。土壤微生物对其生存的微环境十分敏感,可受到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和土壤肥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两个土层(0~20 cm、20~40 cm)中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搬迁前后5年间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4种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各项生物指标年际间虽存在变化但变化程度并不大,其中搬迁后2011年和2012年相对较高,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各项生物指标均较为接近;(2)细菌DGGE图谱中搬迁前后两个土层不同处理所有样品之间具有相似性,而真菌DGGE条带的数量和亮度在搬迁前后两个土层不同处理样品之间存在部分变化;(3)对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可知,细菌群落结构在两个土层各处理中搬迁前后变化不大,而真菌有部分变化,其中真菌搬迁前后MNPK处理的变化较为显著;(4)对DGGE图谱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在0~20 cm土层细菌和真菌各处理虽然搬迁前和搬迁后产生分异,但在2年中处理间的分布规律相一致,在20~40 cm土层中搬迁前和搬迁后细菌的MNPK和NPK处理分布规律发生了变化,真菌MNPK和CK处理发生了变化。(5)DGGE条带测序结果显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δ-andγ-))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农田黑土中细菌的优势类群,并且稳定的存在于农田黑土中;担子菌门(Ascomycota)和子囊菌门(Basidiomycota)是农田黑土中真菌优势类群,也稳定的存在于农田黑土中。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搬迁对土壤微生物的扰动影响远小于耕作方式、植被类型、土壤肥力等的影响。
其他文献
分组调度和拥塞控制是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保网络传输的交换能力和服务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线网络的介质局限性要求网络提供服务质量保证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遥感技术是人类对地观测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遥感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数据种类越来越多,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充分利用各种遥感信息资源,挖掘现有遥感资源的最大潜能,为各个应
学位
本文阐述了当前图像压缩技术的各种方法,说明了神经网络应用于图像数据压缩的优越性和可能性,分析了基于BP网络图像压缩的原理。为提高BP算法的训练速度、图像重建质量及压缩
为了迎接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超大流量超高速率挑战,蜂窝网络与其他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优势互补,融合为异构网络,在增大系统有效容量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针对
发展高分辨与高灵敏度的小动物SPECT(又称MicroSPECT)成像系统是当前核医学分子影像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是MicroSPECT成像系统研究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多媒体信息在变得容易获得的同时,也更容易遭受非法复制、伪造、篡改、侵权等攻击,而传统的基于密码学的安全措施对这些攻击显得力不从
随着三维数字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数字建模技术在医用图像、文物保护、电影制作、三维游戏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得到的三维网格模型越来越
随着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源的增多,及其商业获取成为可能,海洋极化信息提取及相关应用研究得以深入开展。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的海面风场环境对极化SAR图像舰船目标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