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气象数据量大、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及农业气候信息系统发展的趋势,阐述了建立生物气候分析系统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并从系统的开发环境、开发模式、开发方法、数据库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分析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 生物气候分析系统是在WINXP平台上,运用Delphi7.0语言开发研制的。分析系统采用了C/S二层模式结构和面向对象机制原理,用系统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将整个系统结构化、模块化,从系统的分析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中,提出了分析系统总体任务和总体设计方案;在系统的实现阶段,从最基础的模块开始逐项编程,按照系统的总体设计结构,将模块一个个的拼接,自下向上逐步地构成整个分析系统。 在分析系统中,通过气象要素分析、作物指标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系统功能分析,确定了分析系统的总体框架。整个分析系统包括六个子系统:用户登陆子系统,气象要素处理子系统,生物气象指标子系统,生物气候评价子系统,土壤资料子系统和单站评价指标子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相互独立,具有较强的移植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现,最终提供了一套功能实用、用户界面友好、便于操作的生物气候分析系统。系统主功能菜单采用的WINDOWS标准形式,对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人员很快都能得心应手。 以棉花气象指标为例,采用全生育期界限温度、积温需求、温度强度需求、极端气温、最适气温、最适降水和最适日照评价指标,进行基础评价和气象单要素评价,并通过调用GIS匹配出该作物在全国范围内的适宜生长区和不适宜生长区。在整个分析系统评价过程中,系统运行稳定,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该分析系统不仅能够方便的进行各种气象数据统计和计算,而且也为作物的空间分布、风险评估以及新型作物的引种和配置提供一种现代化的资源环境信息支持与科学管理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