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养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效应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cz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6~2007年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进行,采用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两熟种植方式,全生育期不进行灌溉,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设置垄作覆盖、垄作、平作覆盖及平作四个处理,垄沟互换种植,对土壤水分、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容重及对作物生长发育、衰老、产量品质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结论如下:1、秸秆覆盖处理有利于改善雨养旱农区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改变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土壤水分分布,对提高土壤含水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在0~100cm的土壤水分测定中,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垂直方向上的影响大致相同,小麦不同
其他文献
铁蛋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一种长期贮藏铁的蛋白,调节铁的吸收和释放,是植物贮藏铁的主要形式。大豆是含铁量高的植物,其内大约90%的铁以铁蛋白的形式存在。研究发现大豆铁蛋白中铁的吸收利用率和FeSO4基本相当。本研究使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大豆铁蛋白Ferritin基因转入玉米,期望在玉米胚乳特异表达基因15 kDβ-Zein启动子的驱动下,特异表达,以提高籽粒中微量元素铁的含量,为强化玉米营养
通过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对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夏玉米农田的碳通量进行了11年(2003-2013年)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夏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规律并对禹城站的碳汇进
该研究选用四川省历史上的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中国北方品种和四川在不同年代培育的小麦品种系统研究了它们的HMW-GS组成,以探讨西南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基因资源;利用单
本文对贵州大学水稻研究所新育成的部分三系水稻不育系进行了异交特性、遗传多样性及配合力分析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个不育系的套袋自交结实率均为0,花粉不育度均达到100%;各不育系在13:30前(午前)均有相应的开花高峰时段,其中不育系911A、915A、917A午前花率均超过70%;各不育系的颖花开张时间在1.45 h(910A)~3.62 h(914A),张颖角度在18°(910
【目的】发掘并验证淀粉合成相关酶基因中可能存在的SNP位点,从单碱基突变上阐明造成小麦品种(系)淀粉含量差异的原因,为后续SNP标记的开发和辅助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优良品种是作物获得高产的基础,而品种混杂和纯度降低会明显降低产量,快速准确地鉴定品种和进行纯度分析对于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审定、种性辨别、产权保护均有重要作用。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信息是育种工作的基础,对优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准确的评价可以为亲本选配、后代遗传变异程度及杂种优势水平的预测提供预见性指导,这是育种目标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本研究选取89个吉林省广泛推广的大豆品种,利用SSR
本实验于2006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实验站进行,以南农7号和苏棉12为材料,通过大田不同的播期调节使相关部位的棉铃处于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从干物质积累、棉铃生理代谢及产量纤维品质等几面,探索温度差异的调节效应,主要结论如下:不同温度条件对棉铃各组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开花期棉铃总干物质、籽棉和纤维干物质积累速率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用Logistic方程模拟效果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7
黑土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自然黑土、无肥耕地、施化肥耕地、化肥配施有机肥耕地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磷素肥力差异较大。本研究目的是明确黑土生态
小麦(Triti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育种家们致力于通过亲本间杂交等育种方法改良并育成了大
在2006–2008连续两个生长季,分别采用盆栽和池栽的方式,研究花后干旱和不同时期灌水对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小麦淀粉积累特征及粒度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成熟期籽粒中淀粉粒度分布状况在成熟小麦籽粒中,淀粉粒粒径分布均在0.4–50μm之间。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呈双峰曲线变化,两峰之间峰谷出现位置均为A、B型淀粉粒的分割点10μm左右。数目分布呈单峰趋势,峰值粒径出现在1μm以下。粒度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