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谈谈现代艺术两种主要发展趋势。 当前“后现代主义”话题正方兴未艾,在艺术领域同样也陷于“后现代主义”的混乱无章中。面对这一局面,艺术理论界发出了“艺术的终结”和“绘画死亡了”的惊呼。 在这艺术已经进入阿瑟·丹托所谓“后历史”阶段的当下,本文试图回顾从印象主义开始,到当代的“后现代主义”绘画——这紧密相连的几代艺术家之间的艺术观念、艺术形式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的演变关系入手,理清这段艺术史的演变规律。依阿瑟·丹托之见,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随着格林伯格的推动已经实现了它自身,已经取得了它在出发伊始就想要取得的东西——所以它终结了。那么在这个“艺术已经终结”后的“后历史”、“后美学”或“后现代主义”时期,艺术需要以新的方式重新解读。 文章把现代主义艺术的抽象化进程作为第一部分:印象主义的崛起,后印象主义,现代主义的发展,这是一个艺术逐渐抽象的过程;杜尚以后的艺术作为第二部分:杜尚与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装置与新达达主义,波普艺术,从极少艺术到观念艺术,新具象艺术,这是一个以具象形式对抽象主义的反拨。 杜尚的出现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进行的。他破坏了既定的程式,颠覆了传统,超越了绘画和雕塑的亘古至今建立的模式。他对艺术的颠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让绘画不像传统的绘画,二是他索性完全放弃动手绘画,直接把现成品拿来当艺术品。也就是说,他反对艺术的自律和抽象化,并开始了以具象的形式对抗抽象的形式的进程。 这几代紧密相连的艺术家所做的工作是继承。是的,“变化”本身就意味着“继承”,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是“扬弃”,当前后现代艺术所普遍采用的挪用、摹仿、复制等手法,在作者看来也莫不是对艺术史的“扬弃”。现代艺术的价值所在正是其质疑的高贵品质和创新的价值观,后现代艺术的摹仿、挪用、剽窃等手段却正是对“创新的价值观”的质疑。在这里,艺术的变化和继承又怎能用言辞说清楚呢。所以我谈论着一件自己也无法说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