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公园已经成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它是国际公认的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形式。从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建立以来,已有近200个国家相继建立国家公园以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国家公园作为一种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定的区域,通常由政府所拥有,目的是保护某特定区域不因人类发展而被破坏。据调查显示,国家公园管理缺乏有效性是阻碍国家公园保护目标的首要原因,全球多个国家和区域分别建立不同的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以期最大程度改善国家公园内管理有效性低下问题。由于德国具有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国家公园建立时间较短的特点,与我国情况相类似,因此探究德国较为成熟的国家公园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对我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文首先依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区分类和评价体系标准和PAME中所提出的对于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指标的筛选方法,在全球保护区大数据的支持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文明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为基础,探究德国国家公园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有针对性的对国家公园的园区基本框架、自然动态演替、园区管控和教育与研究管理等方面进行调查评估,并将该评估体系以案例的形式运用到德国海尼希国家公园中,结合海尼希国家公园特有的自然状况和管理发展模式,对相应的评估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后参照德国国家公园管理有效性评估体系指标筛选方法和体系建立模式,提出德国国家公园评估体系建立和实施的优劣势,结合我国的自然状况和国家公园管理现状,探究我国国家公园管理中存在问题,并采取指标赋值法,初步建立一套我国国家公园管理有效性评估指标,以期我国在评估体系建立过程中能够有效规避德国评估体系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