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煤体堵漏降渗特性研究

来源 :河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i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兼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的安全性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的环保性。但现阶段我国煤矿井下普遍存在瓦斯抽采质量差的情况,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井下瓦斯抽采钻孔封堵质量不达标。井下封孔材料的选取以及封孔参数(注浆压力等)的选择对封孔质量均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适用于井下的封孔材料,同时在实验室开展相关手段对注浆参数进行优化。为研究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作用,对不同水固比条件下的煤基注浆封孔材料粘度进行测试;以干燥裂隙煤样为研究对象,以微纳米工业CT为实验观测手段,对不同裂隙发育程度煤样开展注浆试验以及渗透率测定实验,通过提取煤样CT切片像素点信息,重构煤样三维裂隙结构并导入有限元软件COMSOL,作为煤样初始裂隙分布信息;建立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模型,利用COMSOL进行求解,通过将实测结果以及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开展相关数值模拟研究,对注浆压力以及煤基封孔材料水固比进行优化。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配置了一种煤基注浆封孔材料,该封孔材料较聚氨酯以及水泥封孔材料而言,与煤体具有更好的胶结性;对不同水固比条件下煤基封孔材料粘度进行测试,水固比越大,煤基封孔材料初始粘度越小。(2)利用微纳米工业CT对裂隙煤样进行扫描,通过Matlab对煤样切片中的像素点进行提取,并将其导入COMSOL中,可以构建煤样初始裂隙分布;考虑煤样非均质性对煤基封孔材料扩散的影响,为煤基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模型提供初始裂隙分布参数。(3)基于浆液在岩石内的渗流扩散定律、煤基注浆封孔材料质量守恒以及注浆封堵裂隙煤样渗透率衰减模型,构建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模型;分别针对裂隙煤样开展注浆试验以及CT扫描观测实验,根据实验条件确定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条件后开展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模型的可靠性。(4)根据煤基注浆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堵漏降渗模型,分别针对不同注浆压力以及不同煤基封孔材料水固比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以2号煤样为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的增大,煤基封孔材料对裂隙煤体的封堵效果逐渐增强,结合工程实际操作成本等条件,确定最佳注浆压力为0.3MPa;同理优化出煤基封孔材料最佳水固比为1.5。
其他文献
2013年6月25日,由民政部和外交部共同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承办的"东亚峰会重特大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民政部救灾司、国际合作司、外交部亚洲司、民政部国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黔府办发[2015]46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
2013年6月9日,江西省民政厅、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省自然灾害情况会商分析会,省气象局、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省地震局、省保监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和专
【正】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安新区管委会,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
随着中国计划经济的加速蓬勃发展,各行业以及企业彼此之间的竞争方式变得日益激烈及多样化。企业为了争夺市场,吸引客户,扩大销售,保持竞争优势,往往会选择对客户进行授信的方式来销售。结合商差旅业的发展历程和特点,FA商旅公司的这种信用销售的方式表现的更为突出。信用销售的手段虽然在某些层面上提升了企业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和零售额度,并同时逐步扩大了销售规模及影响力,但是信用销售模式对企业的应收帐款带来了巨大的
4月25日,湖北省江陵县召开全县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县减灾委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与,副县长宋斌对全县2013年“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对减灾救灾工作作了重点强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沿阵地。社区居民是灾害的最直接承受者,更是应对灾害的第一响应人。因此,做好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意义重大。
随着交通越来越发达,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城市安全等问题。对于我国交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为从海量交通数据分析人们出行特征和构建预测模型来解决交通问
<正>青政办[2016]109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推进我省城镇
期刊
为了探讨“校院联合,定向培养,提升护士核心能力”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厦门长庚医院建立校院联合办学的模式,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支撑制订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