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建构初探——暨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ouzhang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建设中如何维护大地生命系统的完整和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的和谐,己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为探讨这一课题,论文以“城市生_态”的理念为指导,认为城市生态必须包含物质范畴生态和精神范畴生态两个层面,进而将城市绿地系统上升到区域地理和精神文化的高度,提出了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概念,认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营建是组织架构城市空问景象和解决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念,论文首先对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作学科和概念上的解析,界定论文研究的范围。随后总结国内外城市绿化空间建设的理念传承,认清了城市生态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从物质、精神、文化三个理论层面构建了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理论的层面结构,并结合规划哲理观念的认识,提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规划的理性与非理性思维。   其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的空间层级结构:宏观(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中观(城市绿地系统)、微观(城市绿地)的三个空间层级。并在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功能特质认识上.提出其功能应该是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的复合。基于城市绿化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和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生态特质的理解,对城市绿化空间系统生态建构进行了初步探讨。   以城市绿化空间系统中观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绿地系统功能特质、城市绿地合理数量、城市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城市绿地形态控制、城市绿地生态功能效益五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建构的途径。   采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国外莫斯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国内北京、深圳、珠海、佛山国家级园林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剖析与评价,总结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维倾向和实践经验。   最后,结合以上的研究成果,以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为一实证。从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演变和现状分析出发,发掘其优势与潜能。通过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形态结构共轭关系的探讨,结合合肥市城市形态结构的演变规律,初步构想了以山景、水景、绿景为主导的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山水景象格局。依据市域绿化空间系统和城市绿地系统两个层缴,规划理念、生态策略、生态构筑三个方面,对台肥市绿地系统进行了生态化建构,并提出了规划实施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02年后,上海青浦经历了一场大规模的城市营造活动。随着大量知名中外建筑师的参与,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青浦已经从一个传统的江南水乡转变成为中国当代建筑实践的最前沿,也为我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先锋派对功能主义批判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之盒。在数字化操作的今天,人们突然发现历史先锋派孜孜以求的“创新”突然之间变得是那么唾手可得。一方面
学位
1998-2006年间同里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先后实施了一大批建设项目,伴随着这些项目的实施,古镇的物质空间、风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总体上来看,保护区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旅游发展和
多年的快速城镇化使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挥之不去的诸多“病痛”:城市人口骤增、城市密度增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空间杂乱
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趋于相对完整的动态过程。以共时态的视角观察城市物质空间形态,由于构成元素的多元差异所积淀形成的碎片需要通过多种手段予以缝合以维持其健康有序发
传承与创新一直是建筑师探讨的热门课题,它不仅要求建筑师能够发掘传统建筑的历史价值,而且要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注入新的元素。中国传统楼阁建筑在单体设计、群体组合以及与环境
我国的公共建筑已成为耗能大户,安徽省的状况同样不容乐观。鉴于江淮地区在安徽省的举足轻重地位,研究江淮地区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策略,对于改变目前安徽省的公共节能设计现状,无
现上海市宝山区的历史建筑“小白楼”是吴淞地区现存极少数的近代历史建筑之一,由于置身军港之中,它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识和发掘。本文从历史环境、特征及演变、保护与
土地作为城市建设的载体和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最为活跃的生产要素,土地供应与保障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建设与发展空间、潜力和方向,土地开发强度的调控则成为
韵律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最早起源于音乐,而后延伸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韵律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也尤为重要,它已成为反映现代建筑结构体系的一种手段,更是衡量建筑美观的主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