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区土地开发与集约利用模式研究——以海淀园为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r_lww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园区为代表的承载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空间的新型载体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我国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盲目的土地开发利用容易形成结构过于简单、缺少变化的环境,导致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影响区域的持续发展。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的海淀园,对土地开发和集约用地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现实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适宜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来有效解决园区土地空间资源有限和产业空间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而海淀园作为我国科技园区的典范,对其土地开发利用这一共性问题进行模式探索,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对其他园区的借鉴价值。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围绕土地开发和土地集约利用两条主线,在广泛的历史文献研究基础上,综合运用土地经济理论、土地利用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土地生态经济理论的相关思想,依托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和课题项目进行实际考察,通过比较研究、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典型地区的土地开发和集约利用的方式方法与实践经验,考察以海淀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土地开发与集约利用的历程,深入分析并总结现有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结合海淀园目前的土地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适宜园区的土地开发与集约利用模式。  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于南部建成区,适宜循环经济型模式;对于北部改造区,适宜乡镇生态型模式;在循环经济型模式中,依据园区产业关联度进行分类并概括为产业共生型园区、单核心企业型园区、产业同质型园区、产业异质型园区,不同园区类型有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在乡镇生态型模式中,本文提出一个可能适宜的开发利用模式,即将乡镇产业用地并入园区,由区属国有开发公司统一开发建设,并根据腾退进度释放产业建筑面积,并对该模式运作阐述了较为详细的方式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为有效改善海宁市域内水环境面貌,探索“以动制静”调活水体方式的可行性,海宁市决定实施运输河“活水”试点闸站工程.通过研究对象的概化,采用水力学法,按照明渠均匀流对闸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