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msi1、Aj-lgr5、Aj-sdf2和Aj-kif3a基因在仿刺参肠再生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bo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是重要经济类棘皮动物。当外界环境不适或遭遇敌害时,身体会发生强烈收缩,把部分或全部的内脏排出体外。吐脏后的仿刺参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可再生出功能完善的内脏器官。MSI1(Musashi1)、LGR5(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5)、SDF2(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2)和KIF3A(kinesin family member 3A)作为典型的肠干细胞标记物和细胞增殖与迁移调控蛋白近年来得到深入研究。MSI1蛋白可调节Notch,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干/祖细胞的细胞增殖。LGR5蛋白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加速,从而促进细胞增殖。SDF2和KIF3A则与细胞增殖和迁移关系紧密,可以参与Wnt/β-catenin信号的调节,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但上述基因在仿刺参肠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对MSI1、LGR5、SDF2和KIF3A在仿刺参肠再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将为无脊椎动物再生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仿刺参的苗种生产及养殖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了Aj-msi1、Aj-lgr5、Aj-sdf2和Aj-kif3a基因的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eal-time q PCR法分析了各基因在肠再生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了各基因在肠再生过程中的调控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了各基因的表达部位。研究结果显示,Aj-msi1的ORF序列为1023bp,编码341个氨基酸,Aj-lgr5的ORF序列为2412bp,编码804个氨基酸,Aj-sdf2的ORF序列为456bp,编码152个氨基酸,Aj-kif3a的ORF序列为1704bp,编码568个氨基酸。在基因水平上,Aj-msi1、Aj-lgr5和Aj-kif3a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第12天达到峰值;而Aj-sdf2的表达水平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第0天表达量最高。在蛋白水平上,上述蛋白的表达模式均与基因相同,另外,干细胞标记物Aj-CD44和细胞迁移相关蛋白Aj-CDC42与上述蛋白的表达模式类似,也是先升高后降低,唯一区别是Aj-CDC42蛋白表达量在第6天即达到峰值。上述研究结果证明,在仿刺参吐脏初期,Aj-MSI1、Aj-LGR5、Aj-CD44、Aj-CDC42和Aj-KIF3A蛋白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增强,干细胞富集,从而对后续肠道再生所需的细胞增殖进行物质准备。随着肠道雏形的形成,上述蛋白表达量下调,细胞分裂活动减少,开始以细胞分化为主,从而形成功能性肠,最终表达量维持在正常水平。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仿刺参肠再生过程的各个时期,上述蛋白在肠道的黏膜和黏膜下层表达量均相对较高,证明再生相关基因重点表达于此处细胞,这些细胞不断增殖分化形成新肠道的各类型细胞。在形成功能完备的肠后,上述蛋白仍重点表达于肠黏膜处,通过不断增殖来补充因为肠道内容物侵蚀而死亡的细胞,维持肠的结构和功能。此外,对肠系膜的干细胞标记结果证实,仿刺参肠再生过程中不断增殖的干性细胞来源于肠系膜,肠系膜在仿刺参肠再生过程中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目标分类任务中,训练模型时所有类别的样本都是可用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物体往往具有长尾分布的特征,这就导致有些类别的样本没有办法获取到,因此采用传统的目标分类方法来解决问题不太可行。而零样本学习与传统的目标分类方法不同,其目标是识别之前从未见过的新类别中的目标实例。在零样本任务中,训练集中见过的类别和测试集中没有见过的类别是不相交的。针对这种不可见类的物体识别问题的解决,使得近年来零样本
作为一种获取常压低温等离子体的有效手段,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APDBD)在生物医疗、材料处理、表面改性和环境治理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由于APDBD系统本身的非线性属性,该系统中产生的放电时常会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而人们对于此类非线性现象的认知目前仍十分有限。为揭示APDBD中一些典型非线性现象的演化轨迹与产生机理、实现APDBD放电模式的宏观调控,进而
碳纳米管由于其优越的电学、力学和化学等性能,而被视为一种优质的场发射电子源材料。二十多年来,以碳纳米管作为场发射电子源的真空器件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其中在真空微波管、平面显示器、X射线管等器件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本工作主要研究基于碳纳米管场发射电子源器件的真空自监控性能。首先利用热CVD法结合阳极化技术在金属基底上直接生长碳纳米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碳纳米管进行结构表征,结果显示碳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非结构构件的震害及其安全后果引起了学术界、工业界乃至政府的广泛关注。相对于结构破坏,非结构损坏更为普遍,并可能因功能和业务中断而造成
随着当今世界的不断前进,各种新型资源不断涌现。具有原料消耗少却能产生巨大能量的电池能源受到众人关注。本文主要研究离子液体的反应机理及其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期望在根本上寻找一种离子液体以提高锂空气电池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电解液。从离子电导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功率及能量等特性对不同电解液电池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使用复合电解液碳酸酯类EC/DEC、[MOEMIM][PF_6]-EC/DEC、[E
众所周知,氢气被认为是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及“能源紧缺”两大难题的理想清洁能源。然而,高效的制氢方法以及氢气的储运一直限制着氢气的应用,从一种稳定的液体溶剂中原
获取高能重离子碰撞热核物质中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形成标志,成为核物理与粒子物理领域中广泛关注的问题。本工作定量了解冷核物质中各种核效应对高能粒子碰撞过程的影响,为进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作为一种新型的气液分离器,与传统分离器相比,具有分离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气液两相互相夹带的现象,影响分离性能。本
随着深度学习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巨大成功,它正被应用于许多安全关键环境中,并且已经成为从自动驾驶汽车到监控和安全等应用领域的的主力。然而最近发现,深层神经网络容易受到对抗样本攻击。具体来说,对抗样本是添加微小干扰,精心设计形成的输入样本,对于我们人眼来说,所谓的微小扰动往往小到难以察觉,但却能完全愚弄深度学习模型,判定该对抗样本为错误类别。如今各种各样的攻击方法层出不穷,为了保证深度学习应用领域
长篦藻属Neidium Pfitzer隶属于硅藻门,杆状藻纲,舟形藻目,长篦藻科,是一个独特的、分类特征明显的自然类群。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的长篦藻属有500多个分类单位,是硅藻植物中分类较多的属。但是该属种与种之间的界限常不明显,同物异名较多、种的归属混乱,导致分类系统存在很多争议,因而分类难度比较大。本论文对中国已报道的长篦藻属硅藻进行了整理,运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