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环境恶化问题。旅游生态效率作为衡量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其精准测度与综合评价对于摸清中国旅游生态水平价值很大。旅游要素在区域间灵活流动,相邻或相近地区旅游生态效率存在不可避免的趋同和辐射效应,因此从空间效应角度研究旅游生态效率的俱乐部趋同是一次可靠的且有价值的尝试。有利于缩小区域效率差距,增强区域旅游治理协作,实现中国旅游生态效率的统筹协调健康发展。本文基于文献梳理,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实现对2007~2017年中国31省(市、自治区)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描绘其时空特征;其次,基于趋同理论,采用Markov链对中国旅游生态效率俱乐部趋同的时空特征及其趋势进一步探讨。再者,借助地理探测器模型,探测影响中国旅游生态效率俱乐部趋同的因素。最后,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促进中国旅游生态效率的稳步提升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时间维度上,2007~2017年中国旅游生态效率水平一般,其中东部效率最高,其次是西部,而中部最低。但东部旅游生态效率呈起伏下滑趋势,西部与全国均值持平,后期提升强劲,而中部呈缓慢提升态势。(2)空间维度上,2007~2017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虽不均衡,但分布较集聚,效率水平呈东南—西北递减趋势。效率空间演变格局不大,其中西南和东部省市变化活跃,效率水平较高,而中西部省市陷入“低效率”陷阱。(3)在任意时长和空间滞后条件下,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均呈现显著的俱乐部趋同效应。时长越长,俱乐部趋同程度越低,且效率类型越接近的俱乐部之间越容易发生转移。邻域效率水平对省域效率转移有着明显的影响,大多数省域与邻域效率转移方向保持一致,呈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俱乐部趋同分布。(4)影响因素上,研究期内传统经济因素对旅游生态效率影响有所减弱,而政策、产业等因素影响力有所增强。综合考虑显著性和影响力两方面,影响中国旅游生态效率俱乐部趋同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旅游专业化水平、旅游人次比、环境规制、旅游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