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所致肝脏毒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毒性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药物所致组织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药物性肝损伤(drug indued liver injury,DILI)已成为了国际上重要的关注热点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也是全球范围内造成药物从市场撤回、被限制使用或不被批准上市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中药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也多有报道。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前药物肝脏毒性的研究水平,开展中药所致肝脏毒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以早期发现中药所致的肝脏损伤,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中药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的热点。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1],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贵州、江西等省,药性苦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咽喉、牙龈肿痛,湿热黄疸,肝炎肝癌等。近年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2-3],然而有关报道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均显示,由于产地、制备工艺不同导致其肝脏毒性的发生特点不尽相同。为进一步探讨山豆根的肝脏毒性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本课题采用统一来源药材,在运用正交设计优化煎煮工艺的方法对山豆根水煎液质量进行控制的基础上,将动物和体外试验相结合,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山豆根的亚急性肝脏毒性,并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金属代谢及代谢组学等方面对山豆根的肝脏毒性机制进行探讨。   1、山豆根肝脏毒性物质基础研究   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制备含量稳定、质量可控的山豆根水煎液,在进行山豆根指纹图谱研究的基础上,运用ICP-MS及Caco-2细胞模型对山豆根的微量元素及吸收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确定了最优工艺条件为加6倍量水煎煮1h,共煎煮2次,且重复性良好。ICP-MS检测结果显示,山豆根饮片及其水煎液中含有丰富的Mg、K、Fe、Ca等元素,同时也含有少量的Mn、Cu、Zn、Cd等元素。通过Caco-2细胞模型实验发现,山豆根水煎液的20个主要物质中有5个物质具有较高的透过率,6个物质具中等透过率,而其他物质透过率较低或者不能透过细胞。苦参碱的透过率要高于氧化苦参碱。同时还发现7个原来药材中没有的物质,其可能是与Caco-2细胞反应的产物。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煎煮工艺,为之后提供的研究提高了质量稳定可靠的是供试品。   2、山豆根肝脏毒性研究   通过多次灌胃给予大鼠山豆根,从整体和分子水平对其肝脏毒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给药剂量组分为低剂量组(2g/kg)、中剂量组(6g/kg)、高剂量组(20g/kg)分别于7天、14天、28天处死,取血清及肝组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ALT、AST、TBiL、ALP、TBA,并对肝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显示,大鼠灌胃28天给予2 g生药/kg,未发现明显的肝脏毒性;6 g生药/kg给药28天,出现很轻微的肝脏毒性;20g生药/kg给药28天,能造成明显的肝脏损伤。   3、山豆根肝脏毒性的机制研究   本课题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金属硫蛋白、金属代谢和代谢组学这及方面对山豆根肝脏毒性机制进行研究。运用试剂盒的方法测定组织中SOD、GSH-Px的活力、MDA、GSH的含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的IL-1、IL-2、IL-6、IL-10、TNF-α;运用ELISA方法从蛋白水平检测金属硫蛋白(MT)及其亚型的含量,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技术从基因水平检测金属硫蛋白亚型的表达;运用ICP-MS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的微量元素;用于UPLC-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在氧化应激方面,给药后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7天开始高剂量的GSH-Px含量明显降低,14天开始高剂量组的MDA升高,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降低,MDA/SOD比值升高。28天变化更为显著。在炎症反应反面,7天时高剂量组的IL-2含量开始上升,14天IL-1及TNF-α含量也开始上升,中剂量组IL-1开始升高,28天时高剂量组的IL-1、IL-2、IL-6、TNF-a含量上升,IL-10的含量降低。金属及金属硫蛋白方面:在给药14天后各给药组的MT及其亚型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8天开始高剂量组出现显著性差异,在基因表达上,14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8开始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出现显著高表达。肝组织中的金属代谢情况,给药后,各给药组的Fe,Mg,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及K含量升高,且呈剂量效应关系。Zn、Se的含量各组之间,有含量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肝组织中Mn离子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明显降低具有一定的剂量相关效应。代谢组学方面,山豆根肝脏毒性血清代谢组学实验发现马尿酸、脂肪酸、胆汁酸、溶血磷脂有显著性差异,为可能的毒性标志物。山豆根的毒性可能与能量代谢、脂质代谢、胆汁酸代谢有关。与炎症反应也有关系。山豆根所致肝损伤与CCl4造成肝损伤在机制上部分相似,但有差异。说明山豆根水煎液所造成的肝脏毒性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金属硫蛋白及金属代谢有关,代谢组学显示其机制与多个代谢过程有关,其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野生型或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耐药的肺腺癌脑转移,目前尚无标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蜂斗菜(Petasites japonicus)异名蛇头草、水钟流头,为菊科蜂斗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蜂斗菜全株均可药用,我国民间用于解毒祛瘀,治扁桃体炎,痈肿疔毒,毒蛇咬伤。蜂斗菜含有多种化学
重点介绍了触摸屏在煤矿注浆监测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和软件设计。注浆监测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的PLC作为下位机的主控元件,并利用触摸屏技术实现注浆参数的现场
《上海党史与党建》是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唯一将党史与党建结合起来宣传的综合性理论期刊。1993年被评为全国社科类中共党史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
目的基于中药配伍理论,结合中医证候阳虚便秘模型,以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为手段探究大黄附子配伍治疗阳虚便秘增效减毒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实验法测定大黄以及大黄附子配伍作用于离体结肠张力、振幅、频率数,对比研究原药和含药血浆分别对正常和模型离体结肠的作用,探究大黄多途发挥径治疗阳虚便秘的物质基础;大黄单用灌胃正常和阳虚便秘模型大鼠后,采用HPLC法对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
10月30日,省财政厅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一中全会、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和省委常委扩大会议、省政府党组扩大会议部署,研究部署财政部门学习
教育是一个永远年轻的话题.它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并不陌生,每天都对学生进行着各种教育,从狭义去理解专指学校教育;从广义上去理解,它除了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
目的:  观察黄花乌头(HHWT)有效成分关附甲素(Guanfu base-A,GFA)对离体大鼠血管环舒缩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舒张血管、修复H2O2损伤内皮的作用机制:在自发性高血压(Spontaneous
10月18至24日,全国人民期盼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25日,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在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我作为党代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