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孙家族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ang_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古社会具有浓厚的阶级性,阶级社会所呈现的现象显著地反映在政治人物身上。中国中古社会是以家族为坐标之单位,世家大族是中古社会上一股颇有力量的社会势力,深刻地影响着中古社会的变迁。唐代著名谱学家柳芳将魏晋以来的大族分为五类,即:山东郡姓、关中郡姓、江东侨姓、东南吴姓、代北虏姓,凡二十六族。柳芳是唐代人,以研究谱学而闻名于世,对当时社会极为了解,其所列大族可信性极高,由此代北虏姓在当时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等情况可见一斑。虏姓世族兴起于北魏,而其他世族多兴起于魏晋,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大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对虏姓士族明显重视不够。在柳芳所列虏姓之代表家族时,长孙氏位居第二,仅次于北魏皇室元姓。此时已是玄宗统治时期,距长孙家族遭难近六十年,长孙家族能获此殊荣自有缘由。因此我将唐代长孙家族、一个源出代北的虏姓家族作为我硕士论文的研究题目。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前二个部分是“研究概况、资料和方法”、“长孙氏姓氏来源及迁徙与分布”,这些是铺垫性的说明。第一部分是对长孙家族目前的研究状况作以总结说明,指出本文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使读者对全篇行文有个概况性了解;第二部分论述的目的是使读者对长孙家族族源、姓氏来源、早期历史以及北魏以来的迁徙与地理分布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更好地认识这一家族的历史进程。 第三、四两个部分是文章主体之一。在这两部分中,借助了大量墓志及相关史籍的记载,对其家族成员仕宦情况进行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对其家族近三百年中,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社会影响、经济、婚姻等情况作以纵向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在前后代及北魏前期,作为与北魏宗室拓拔氏有血缘关系的“帝室九姓”之首,长孙氏在鲜卑政权中社会地位是很高的。由于封建化程度的加深,部落内部阶级分化急剧,孝文帝进行封爵制度、宗庙祭祀制度改革后,原帝室九姓(元氏除外)地位不断下降,长孙氏自不例外。北魏分裂后,迄于隋,随着鲜卑政权的丧失,长孙家族的社会地位又略有下降,但仍不失为一个大族。入唐,尤其是唐初,长孙家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自北魏入主中原,在汉文化影响下,长孙氏毫不例外地不断汉化,至唐,长孙氏已完全融入中原统治阶级,失去了其作为代北虏姓的特性,这也正是其衰败的标志。物极必反,在经历了巅峰时期后,长孙家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与衰败。在整个世族的衰败中,长孙家族已回天无力。.气 第五部分“长孙家族世系考证”是本文又一主体之一。本节中,仍将史书与墓志相对照,排列出长孙氏三个支系的流传情况。世系表明:三个支系中只有长孙道生一系流传入唐,并将家族发展到极至。唐代长孙家族成员众多,但多为泛泛之辈,长孙家族的兴盛完全寄托在长孙无忌兄妹的身上,也注定其衰弱的命运。经过对各史书及墓志的分析,纠正了《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长孙氏》的一些谬误,这主要集中在长孙家族早期的世系记载中,其对唐代世系记载还是相当准确的,是可信的。
其他文献
通过丛生芽直接增殖和愈伤组织再分化两条途径建立紫茎泽兰的无性系,可为进一步研究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态机制提供植物材料。结果表明:MS+BA2.0mg·L-1+NAA0.05mg·L-1为丛
针对水源保护区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数量多、影响因素复杂、评价目标多变、指标关联度大和评价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可拓评价模型的智能决策系统。首先对该系统进行
门阀士族是中国中古史上一个特殊的地主阶级文化阶层。受“学而优则仕”的治学观念影响,门阀士族的文化追求往往取决于仕途所需。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察举选官形式的制约下,门阀士
高丽民族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早期成员。汉唐时期,他们长期活动在朝鲜半岛北部和辽东地区,为东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漫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当前我国体育慕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核心素养目标下的体育慕课应具备目标的综合性与应用性、内容的基础性与关联性、实施的情境性与整合
多倍体的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对其多倍化后基因组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还知之甚少。棉属(Gossypium)比较适合于基因组起源与演化的研究,它共约有51个种,分
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当前发展心理学中最热门、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对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虽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各自使用的任务、材料及指导语的差异,得到的结
蹄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特征是蹄冠处局部的弥漫性或局限性浅层真皮炎症,常见于趾间裂缝上面,两个悬蹄中间的蹄底外面.已经在患蹄炎牛的病灶处发现了包括梭杆菌